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旅游生态学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在世界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国家, 由于旅游业的繁荣而最先给旅游区带来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在这一时期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开始探讨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 世纪50 年代, 学术界的共识是旅游业不会影响环境。进入60 年代, 旅游业开始受到两股学术力量的掣肘, 陷入了一个方向不明、政策多变、发展波动的两难境地。其中, 一股力量从一个大众旅游方兴未艾、需求方高速膨胀的现实出发, 墨守50 年代的“共存”观点, 急功近利地认为旅游业不会破坏环境, 因而需要大力发展; 另一股学术力量则积极投身到全球日渐高涨的环保浪潮中, 认为规划不当、管理不力、发展过度的旅游业均会带来环境破坏。这一阶段已有学者将目光投向旅游与环境存在“冲突”这一视角。70 、80 年代, 学术界在充分认识到“冲突”可能性的同时, 提出了一种倡导旅游与环境相得益彰、互利“共生”的新观点, 努力探索符合“共生”思想的“整合性”或“协调性”的旅游开发途径[ 1] 。在这股学术力量的推动下, 旅游与环境的问题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尽管1987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没有提及旅游业和旅游资源, 但无论是从旅游资源利用的角度, 还是从旅游产业本身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而言, 现实都在呼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990 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全球持续发展大会上, 对可持续旅游的目标作了一些表述。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开始向旅游业中正式渗透。1993 年《可持续旅游》(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期刊在英国诞生。1995年4 月可持续旅游发展会议在西班牙召开, 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1996 年9 月, 为了响应联合国《21 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行动计划,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旅行与旅游业的21 世纪议程: 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些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效地推动了旅游生态学的发展及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国外, 旅游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早, 发展也很快。研究主要涉及旅游造成的生态破坏分析、旅游景观格局对旅游者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旅游生态负荷、旅游生态规划和管理、旅游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法、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的预警系统等 。在我国, 旅游生态学发展缓慢。近年来,研究主要涉及旅游环境影响、旅游容量、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管理、旅游区的生态负荷及其阈值分析、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等内容。在以往的研究中, 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 围绕旅游生态学展开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 有关旅游生态学的案例研究比较多, 而理论性的研究成果颇少, 因此,加强旅游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尤为必要。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