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一)总体规划"整体性"
郑州沿黄旅游区域包括郑州市所辖巩义、荥阳、郑州(邙山、金水二区)和中牟。在郑州沿黄旅游开发和规划中,应坚持贯彻和执行统一规划、总体布局、统一思想、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由郑州市计委、规划局、财政局、旅游局、水利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组成规划领导小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请旅游专业规划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切忌各自为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打破地域界限。树立大黄河旅游的发展思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水平开发、无序竞争等散、小、乱、差现象的发生。克服本位主义、局部利益的侵扰,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郑州沿黄旅游带建成河南旅游“三点一线”发展中的龙头产品、精品工程、品牌线路。从而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河南旅游发展的总设想。建成我国沿黄河流域中一条最美、最亮的旅游风景线,再现远古和当今河南卓越的风采。目前,郑州沿黄旅游发展中存在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树立大旅游的整体意识。如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与荥阳三皇山旅游风景区(辖汉霸二王城、桃花峪等)为邻,但彼此却没有进行统一布局、总体规划,导致规划建设水平低下,客源市场严重不足。从而使郑州沿黄各区域多年来都在开发和建设本地景点,但没有哪一个景区能在国内叫的响,更没有形成一个品牌产品。所以,打破地域界限,树立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的沿黄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才能够吸引众多炎黄子孙,到河南来领略有着深厚底蕴的黄河文化和气势磅礴的黄河风光。
(二)资源开发“特色化”
黄河在我国流经九省(区),不同区域由于受社会经济、地理、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黄河流经荥阳桃花峪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里既是黄土高原的终点,又是“地上悬河”的起点。河面宽阔、气势宏伟,悬河奇观举世闻名,尽显“雄、浑、壮、、阔、悬”的独特风采。加上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源头,人文景观精彩纷呈。不少人文资源在全国有一定的垄断性,并以数量多、品位高而著称。因此,郑州沿黄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完美结合的原则。以人文景观建设为主,积极开发自然资源,以“古”、“奥”、“雄”、“壮”、“阔”、“悬”的资源特色而树立起鲜明的郑州黄河旅游的市场形象。
(三)环境氛围“生态化”
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回归自然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保护自然,利用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共识。我国已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长远利益来发展。河南省“十五”旅游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在全省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设想。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已成为沿黄旅游各省(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郑州沿黄旅游带中由于人口较少,大量是滩地、湿地、耕地、农田,并且工厂少、污染小,所以郑州沿黄旅游带中生态环境良好。特别是中牟境内黄河湿地中的雁鸣湖,凭借其湖、林、荡、鸟、沙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有着广阔的空间。
雁鸣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既迎合了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弥补了郑州沿黄旅游带内人文景观数量较多、自然景观(除黄河风光外)不足的缺憾。使郑州沿黄旅游带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得以交相辉映。加上雁鸣湖西距郑州35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雁呜湖这一中原腹地中的一片净土、“天然氧吧”有条件建成郑州的后花园。成为以湖、林为载体,兼有纯朴田园风光,以“绿色、休闲”为主题,集观光、休闲、度假、游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区。
所以,在郑州沿黄旅游带的建设中,一定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环境与生态的关系,突出“生态化、原始化、自然化”的特点,使郑州沿黄流域既建成一条旅游带,又建成一条生态带,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家园。
(四)项目设置“市场化”
旅游业是一个经济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郑州沿黄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为中心”的开发思路,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与竞争,把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作为规划开发的依据。要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项目设置,同时还要根据旅游资源的冷热原则来预测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对旅游项目做出合理的开发序列。如郑州沿黄旅游带中人文旅游资源丰实,可以充分展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但也应根据这些人文旅游资源的品位、规模、影响力进行有序开发和规划。做到重点突出,不搞一刀切、不撒胡椒面。把巩义石窟寺、杜甫故里、北宋皇陵、虎牢关、汉霸二王城、桃花峪、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花园口旅游区、大河树遗址、雁鸣湖等景区(点)建成亮点景区(点)、精品景区(点),并力争在3—5年内通过国家旅游局4A、3A景区的验收。目前,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郑州,只有嵩山—— 少林寺和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旅游局授予的4A级景区,这与其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心城市相比,差距太大。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热点,有针对性的开发旅游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黄金周、双休日及带薪假期的保证,旅游成为继购房、教育后的第三大消费市场。休闲、度假成为现代都市人们的一种追求。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如观光农业)、度假旅游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旅游市场中还出现了旅游目的地本地化的发展趋势。周末旅游市场中的近程旅游市场(主要是城市郊县和周边地区旅游景区)成为人们旅游追逐的热点。据调查,2002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河南省游客中的80%都未出省,基本上参加的都是“本地游”或“一日游”、“二日游”等短线游或休闲度假游。中牟雁鸣湖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迎合了这一潮流,为生活在郑州、洛阳、许昌、新乡、商丘、安阳等缺少水景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亲水、近水,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健康身心和体魄的一个难得的“田园胜地”,弥补了郑州沿黄旅游带中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情趣平淡方面的不足。
(五)景观建设“艺术化”
在郑州沿黄旅游带规划和开发中,每个景点的建筑设施,都应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来对待。以“园林化、景观化、艺术化、特色化”为主,强调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景观性质的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艺术性。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如中牟雁呜湖,景区内建筑设施建设要坚持“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俗不宜雅,宜藏不宜露,宜疏不宜密”的原则,实现自然、清新、原始、本土、绿色的风格。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科学规划、开发和建设。杜绝盲目开发,不求品位的破坏性、低档次的开发,粗制滥造产品的生产。用环境美学、建筑美学和技术美学的思想,全方位指导景区规划开发和建设。
(六)旅游服务“系统化”
旅游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整个旅游服务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要处理好系统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在规划、开发中,要正确处理景区吸引力与接待能力方面的统一,充分考虑旅游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基础设施(供水、电、排污)、公共设施(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平衡,形成综合接待能力,充分满足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要求。
(七)开发利用“持续化”
郑州沿黄旅游带规划、开发过程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视为战略问题加以对待。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旅游区的命运,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因此,在规划、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把保护自然资源放在首位,坚持永续利用旅游资源。对于人文旅游资源,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