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因地制宜,随形就势,构思高超,极富变化。主要表现手法有借景、对景、点景、补景等,这些手法均与风水理论有着很深的关连。
借景: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中着重提出的艺术手原则。从《园冶》中对借景手法的记述,可以看出是受风水思想的影响。如在卷十“借景”中说:“构园无格,借景有因。……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入,门引春流到泽。”可见,这种园林空间与风水地空间结构是一致的。卷一“园说”中有“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等记载可与风水思想相印证,风水和造园理论中均把有“紫气”、“青霞”的地方,看作是最有生气的祥瑞之气地。皇家园林颐和园无论是前山还是东堤,或是泛舟昆明湖上,均能看见西山、玉泉山的景致,就是借景西山。无锡名园寄畅园就是近借锡山、惠山的景致,是园林借景手法的典型。借景作为“林园之最要者也”的艺术手法还演变出许多形式,主要有远借、近借、邻借、实借、虚借、镜借以及应时而借,无一不同风水理论有关联。
对景:对景一般是通过营建园林建筑来实现的。宋朱长文《吴郡图经记·南园》中有:“亭宇台榭,值景而造”的论述,“值景”是面对风景,就是对景。清代李渔《闲情偶记》中论园林窗户时说:“开窗莫妙于借景。”讲的也是对景,主要利用门窗对景。这种对景的表现手法也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风水理论中的“朝山”、“案山”就是园林中的对景,案山就是四神中的“朱雀”,位置在前,与主山相对,又称“宾山”;离得太近又不太高的山称“案山”或“座山”;离得远且高的山则称“朝山”或“望山”,前者相当于园林中的近对,后者相当于园林中的远对。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瘦西湖畔蜀岗筑建平山堂,“坐堂中,望隔江诸山,如似都与山平列”,这正是对景的佳例。从风水理论的角度进行诠释,平山堂所对的镇江三山就是“朝山”。井邑之宅的庭院园林也能分清风水中案山、朝山的对景,如《阳宅会心集》中说:“一层街衢一层水,一层墙屋一层砂,门前街道是明堂,对面屋宇为案山。”可见园林中利用窗格洞门对景正是其理论的变异。
点景:点景是造园者用较少的笔墨,略施小筑,可使园林注入灵气,顿时移情生辉,成为有机的空间图景。这种手法也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的。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约2500亩,浩渺广阔,造园家在园林结构布局时借用风水理论的“点穴”手法,在湖中疏密合宜点缀龙皇庙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以及凤凰墩等小岛,达到了景观上的和谐。
补景:补景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景手法之一,在平地或无山的地方造园所进行的人工堆山掇石、挖池引水等方法就是补景。它是从风水理论中的“补风水”、“培风脉”变化而来的。如山欠高以塔或亭增之,砂不秀育林美之,冈阜不圆正加土培之,水无聚疏导浚之,宅后植风水林,宅前凿畔池都属于补景一类。这种补景手法既增加了园林的生机,又丰富了景观的空间层次。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