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旅游规划部门开始建立,但不健全,处于初级阶段,模仿西方国家过多,不注重自己的特点。
1、从实际操作类型来看:
1)以地理学为主宰的规则——资源导向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资源的利用价值,经济因素较大程度上被忽视。
2)套用城市规划模式,结合市政设施建设规划
3)主要以风景区为主体做的景观开发规划。如张家界、九寨沟
4)旅游业的产业经济规划,经济偏重,忽视其他方面。
5)为单纯争取立项而编制的规划(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实际上在有些地方确实存在)
6)为旅游业寻找生机而作的战略性规划,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总之规划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做综合性规划。
2、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
1)80年代中期开始,各级政府建立规划部门(纸上谈兵、可实施性差)
2) 90年代初由于房地产热,而使旅游规划为了立项拔地而起。如敦煌影视城
3)90年代中后期,经济性的产业规划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城市在“九五”期间把旅游业看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匆忙之中制定旅游规划,是否可行,怀有疑问?
现状:
旅游规划部门及研究人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求规划要有科学性、规范性,国家也对旅游规划予以协调管理。例如 在1999年颁布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就是对旅游规划的管理与控制,防止任意规划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