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是双重回归。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融观光、考察、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较大,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低碳旅游借用了低碳经济的理念, 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新的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 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鉴于我国国情和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成为其不二的选择。因此低碳经济观和低碳生活观与政府、企业、景区、社区、旅游者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 肩负起各自的环保责任, 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保障, 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环节中实现低碳旅游行为方式的转变。
“乡村旅游”界定为: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 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 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特别指出的是本课题乡村是指以行政区划的乡镇为中心所辖的地域实体,?它的外延是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包括其所管辖的所有村庄的地域范围;而农村,其农字蕴含了这一地域上的主导产业特征,通常指居民以农业(包括农林渔牧的大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低碳经济”是指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 风能经济、 氢能经济、 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地政府要开拓创新,积极吸外资或者是吸引民间资金,总之采取有效的各种形式和措施来开发乡村旅游。
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因陋就简,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资金来源是个关键。因此,广开财源、广集财路十分重要。但是,发展乡村旅游决不能东施效颦,与城市攀比,好大喜洋,以金钱铺路。笔者认为,“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应该因陋就简,就土避洋,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旅馆为例,可利用乡村民居形式,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古寨,林间幽禅、草原穹幕等都可利用作为旅馆。在湖荡水网地区,亦可憩息于船楼舟棚之中,水上住,水上吃,水上玩,戴斗笠、披蓑衣、摘新莲、采鲜藕等,耗资不多,受益可观。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中、亦应以土为本,避免与城市旅游点雷同,如草堂竹亭,竹栅栏、草径石道、独木小桥等都可体现乡村风貌。
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无锡市根据江南水乡风光和农家生活风情的特色,精心设计了乡村民俗旅游,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水乡画境,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市场,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这一旅游活动倍受日本和美国等国外游客的欢迎。
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四合院”、“林间草房”等;从行来说,乡村旅游的交通工具应有别于飞机、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它应该适应当地自然的环境具备的灵活轻便的特色,它的设主应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使之为旅游活动增添色彩。
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产品大多是一些无污染的轻工产品和手工艺品以及土特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能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但由于广大乡村农民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高,保护环境意识较低,使许多地区
乡村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多年来,古建筑、古迹失修,森林的砍伐、围湖造田、猎杀动物等人为破坏,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甚至使许多景观濒于绝境。由于现代耕作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老的农具、耕作方式已成为凤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保护,将会使乡村旅游资源逐渐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