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疗旅游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自发式发展阶段,以“治”为唯一形式,供求关系模糊。
概述: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及1326年比利时小镇Spa。
主导者:患者自身。
开发导向:患者个人需求为导向,以硬性自然医疗资源为根本,复合医疗技术等软性医疗资源。
初级形成产业阶段:自主式发展阶段,以“治”为主,“疗”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
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西方为代表的软性医疗资源强国开启了医疗旅游产业化时代。
主导者:医疗服务提供方。
开发导向:以医疗资源及技术吸引患者。
度假医疗时代阶段:规模化、体制化发展阶段,“治”、“疗”并举,旅游、休闲占比越来越大。
概述:进入21世纪,更多旅游因素复合到医疗旅游中,“医疗”因素展播有所降低。
主导者:医疗服务提供方、政府。
开发导向:医疗资源及旅游资源并举开发,同时吸引“治”、“疗”两类人群。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历程
国际医疗旅游发展模式
“治”模式
“治疗+旅游”模式
优质医疗模式
代表案例:德国
特点:国家层面上的支持,多设有研究所,注重对医学人才的培养
产品设置: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研发中心、大学等科研机构,人才培训机制
模式研究:各学科邻域共同发展,并主推若干个特色项目,依托国家城市等宏观载体发展,以“治”为核心,旅为辅。
廉价医疗模式
代表案例:印度阿波罗集团
特点:硬件设施一流,服务意识超群,多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多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产品设置:综合性医院
模式研究:以综合医疗服务为主,突出个别尖端项目,多以医院集团等形式出现,以“治”为核心,“旅”为辅
特色专科模式
代表案例:匈牙利肖普朗(牙科)
特点:单一医疗产业高度发达,医院、诊所高度集中,医护人员水平高数量多,区位好,有一定量水平的旅游资源
产品设置:大量专科医院、诊所
模式研究:注重单一医疗项目的突破式发展,以区域小城形式出现,“治”、“旅”并举,对旅游资源有一定依赖。
产业发展模式
代表案例:日本静冈、新加坡
特点:政府主导,带头发展,产学研一体,注重科研,公私共同开发
产品设置: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研发中心,人才培养机制
模式研究:由政府牵头,采取“上政府、下企业的模式”,多依托城市、产业城等概念发展,以产业及“治”为核心
“治”模式
“疗”模式
“理疗+旅游”模式
代表案例:泰国SPA,日本温泉
特点:以特色自然资源、技法为特色和核心吸引,以理疗为特色,主要针对亚健康、有保健需求的游客,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旅”元素
产品设置:资源文化展示类产品,核心理疗服务,度假及休闲娱乐设施
模式研究:从国家到度假村的各个层级上都可存在,主推某一项特色康疗服务,“疗”、“旅”并举,“治”为辅
“美容+旅游”模式
代表案例:韩国首尔狎鸥亭洞整容、瑞士蒙特勒抗衰老
特点:以产业特色或特色医疗服务优核心吸引,多主打某一主题的美容服务
产品设置:小规模、专业性诊所、医院
模式研究:多以地区或小镇的形式存在,主推某一特色的美容服务,“疗”、“旅”并举,“治”为辅
“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