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5A旅游景区,这已成了旅游业界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各个景区都有一些成功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将要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企业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应通过科学研究创建方法与策略来有效保证创建成功。
一、4A景区与5A景区在质量等级上的差别
如果说,4A景区代表国家级标准风景区的话,5A景区则代表了世界级的品质。在硬件的要求上,5A标准与4A要求相差无几,只是从细节上、质量上要求更高更明确, 主要体现在文化性和特色性的要求上――“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贯穿于5A准则的主线,这是与4A相比最本质的差别――5A级景区更注重景区的人性化和细节化,围绕为游客营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标准制订了许多细则。
1、特色性: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要求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对于特色性,具体的硬件设施要求很明确, 如停车场绿化美观、 路面特色突出、 水体航道清澈。 而对于景区标识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公共休息设施、景区垃圾箱以及景区建筑外观造型均要求地方特色突出。
2、文化性:
文化性是5A标准出现的另一新增词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景区整体文化程度的提升;二是对地方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
3、以人为本:
“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贯穿5A的精髓。也得益于这种理念“以人为本”上的提升,5A才上升到国际的高度,才能使我国旅游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如黄山在创5A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公共厕所的合理布局和改 造,必须全部达到三星级宾馆公共区域卫生间的标准。其内部设计与外观坚持“以人为本”“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两大原则,不片面追求豪华,注重厕所的方 便实用。厕所内一律配置热水器、冲洗器、安全扶手等装置,设置背景音乐,摆放绿色的盆栽,增加服务残疾人的设施。同时,所有公厕都将建成节水型健康厕所,注重生态环保。改造后,游人在入厕的同时不仅能欣赏到美妙的轻音乐,还可从专门设置的视屏上观看到黄山风光片和旅游信息。
二、5A景区的规划
在随着近年来4A景区的“催生”,原先“国家最高标准”的光环已开始失色,而5A标准的出诞生,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原有的4A景区应该 如何向5A升级?或者退一步,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4A景区?
(一)创建5A景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
1、城市化现象是不少旅游景区的通病,这是由于旅游规划机械地套用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模式而导致的。这样片面强调一种技术的推行和标准化的设计,缺少对风景区深度与广度的认识思考,以及景区规划应该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容易忽略景区的软件开发建设。同时,沿袭城市规划的思维,容易把城市与园林的沿袭城市规划的思维, 沿袭城市规划的思维体系盲目的套用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体系盲目的套用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从旅游者角度看,在休闲时代,游客追求一种心灵的放松,追求回归和归属感,这就景区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如何正确满足和引导公众的意愿和合理需求,必须充分研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出具吸引力的旅游项 ,必须充分研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目和产品,进行体验式设计,是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前提。目和产品,进行体验式设计,是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前提。
2、许多景区对5A创建标准及验收评分标准解读不够充分,尤其是在对应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和游客意见评分细则进行景区品位和质量提升等方面,许多细节都达不到标准。
3、是在景区硬件设施与环境治理方面尚存一定缺陷,包括景区的游憩设施是在景区硬件设施与环境治理方面尚存一定缺陷, 是在景区硬件设施与环境治理方面尚存一定缺陷与旅游接待设施方面的相对滞后、安全设施的不足、与旅游接待设施方面的相对滞后、安全设施的不足、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内外部环境综合治理有些形式化等。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内外部环境综合治理有些形式化等。
4、是在景区规划与策划,尤其是在营销策划方面存在差距。一些景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始编制景区专项规划,景区旅游开发显得无章可循。还有一些景区虽然编制了专项规划,但并未真正遵照执行。更有许多景区缺乏专门的营销策划方案,有的即便有也缺乏新意,对于营销方法和模式的基本概念还比较模糊,在活动、渠道、载体、时机等方面相对较为落后,对于具体应如何塑造景区品牌缺少对于具体应如何塑造景区品牌缺少方法。
5、 是由于我国目前景区大多是由当地政府经营,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 景区管理的有序化和集约化并未真正实现,景区管理存在着明显的权责不明现象。 同时,过多的政府行政干预使得这些景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一些景区的发展完全是靠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扶持,景区并没有真正融入市场竞争体系中,一 景区并没有真正融入市场竞争体系中景区并没有真正融入市场竞争体系中, 系列市场竞争手段在这些景区发展中并没有得到运用, 系列市场竞争手段在这些景区发展中并没有得到运用 , 许多景区主题形象不鲜明、目标市场不明确。
6、在景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缺失较大,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意识不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滞后、景区标识系统不够完善、景区导游体系以及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些景区基本缺乏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体系。缺乏人性化的旅游服务体系 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景区还存在投融资方法不当、盈利体系缺失或过于倚重“门票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缺乏,旅游产品体系单一等问题。
(二)景区规划重点
按照国家标准,我们针对一些较为重点的内容,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重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作概要的介绍。
停车场:
景区入口附近必须有管理完善、布局合理的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符合生态理念的专用停车场或者码头。
内部游览路线:
景区道内部游览路线:这是景区的脉络,既要有使用功能,又要与环境协调。路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联系并提供休憩场所等作用,其规划设计可参考传统园林道路设计,如“斗折蛇形”、“一曲一改观”,追求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增加景区的空间层次。
游客服务中心:
其信息咨询服务功能能够有效的方便游客的旅行,此外它还具有宣传展示,客房代定、票务、救援、受理投诉、购物等功能。尤其是宣传展示功能,在网络化时代,完全可以超越景区的地域概念,通过网络直接和全球联通,而3D导游、虚拟景区等新技术的运用,更能让其效果倍增。
景区标识系统:
在设计上,除了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景观环境;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体现当地景区自身独特的人文关怀;四是材料的经久耐用。
旅游安全规划:
针对高峰期的安全策略;恶劣气候、突发灾情、缆车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预案设立; 以及紧急救援机制、 紧急通讯系统,尤为重要。特色是在一些自然类、自助游客具有冒险刺激欲望的景区。
卫生:
主要是公共厕所,其标准要高,景观要与环境协调,最好是生态厕所,卫生且应该充分考虑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游客群体。此外餐饮、宾馆、摊点、化妆品专卖店等的食品、用品的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应专项检查整治。
旅游购物:
其设计应该超越单纯的购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购物场所的设计应十分重视环境、气氛、服务内容、地方特色和文化主体的营造,如九寨沟边边街、丽江四方街等休闲商业街区。
资源保护:
旅游资源包括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包括自然资源 (地貌、资源保护: 水文、气候、生物等)和人文资源(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等)两大类。 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即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民族、地域特色的凸显;二是传统、现代文明与自然风光的协调;三是避免过度开发,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