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场所特征的利用与塑造即利用景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或是恢复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给即将消失的自然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是场所构建的紧要任务,也是景区在编制旅游规划时的重中之重。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每一块土地都有其内涵特质,这是在自然与人文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场所特征就是场所更为普遍和具体的意义一方面,它意味着更为综合全面整体的气氛;另一方面是具体、实在的形式和限定空间元素的实质。
一、对景区人文特征的挖掘利用
对景区人文特征的挖掘利用,也是在景区旅游规划方案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的研究利用。例如白云洞景区在其景区规划方案中以传说情节为主线设置场景,随自然山势地貌巧妙安排,形成一种无形的连续流动的游览线路。对于有关白蛇传说中的岩洞、奇石、水洼等予以利用和整修,并与白龙寺、水光井亭、受炼石门、银阁及桥梁牌坊等人工景观串缀起来,诠释场地人文特征,显示出传说的总体意境。
二、对景区自然环境的分析与利用
一般情况下景区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场所特征的多样性。在景区旅游规划方案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特征,尽量避免建设性破坏,并努力营造一个与自然有机、相生的场所。一方面利用景区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条件形成自然天成的景观;另一方面考虑场地原有的小气候特征,尽可能地顺应这些条件,利用天然环境,减少资源破坏。例如白云洞整个景区规划依山体走势向上自然展开,白蛇“出世、修炼、成仙”的情境自然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景区规划方案还特别注重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巧妙因借,游客的活动范围被扩大集约,有限的景区转化为可以步行、驻足、上下观瞻的无限场景。人处其中,可纵览四野的山岚树色、雾霭烟霞,倾听深谷流泉、猿啼鸟鸣。
利用场所理论对景区规划方案进行解析,只是从一个现象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与理论探索,力图寻找一种遗产地文化传承与物质环境有机相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