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旅游问答 >
旅游问答
大遗址旅游开发的重点在哪里?发布日期:2018-07-13 作者:华汉旅业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大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完善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大遗址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效提升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大遗址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大遗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大遗址是我国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的核心,如何实现大遗址的全面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一直是文物保护者、历史文化专家、地方政府等群体思考的问题。
一、理清概念
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其中遗址就是指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我国对大遗址的定义是指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大遗址的概念特征在“大”字上,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概念内涵具有的规模性、人类文明或地区文化现象的代表性以及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二是其概念的外延部分,在许多大型遗产地中不同类型的遗存常以相互依存形式出现。大遗址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人类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而且具有特色鲜明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
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多国际经验值得借鉴。如德国大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模式;法国的遗址环境改善与遗址再利用模式;意大利的考古遗迹维护和文化、生态景观建设与保护一体化模式;美国的遗址区与绿色廊道结合,遗产廊道保护模式;日本的环境风貌协调、各具特色的史迹公园模式;韩国的文化遗址原貌保存、周围环境严格保护模式等。
大遗址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规划具有不同类型。其中,大遗址保护和利用规划一般侧重如何保护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资源,而大遗址的旅游规划则侧重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如何进行遗址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规划。
二、开发原则
1、原真化
好的主题是迈向体验之路的第一步,大遗址不同于一般的游乐场所,不可能脱离其历史价值而进行开发,否则就脱离了大遗址保护和体验的主旨。
2、历史化
大遗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场景。但对大多数遗址而言,由于历史久远,地面建筑或者荡然无存,或已破败不堪。对于这类遗址,不仅需要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更要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之上运用情境规划的手法,还原和提升历史的场景,勾勒主题文化,创新与大遗址文化脉络紧密相连的情境和氛围,从而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
3、体验化
从感受大遗址文化精髓与灵魂的角度,仅有静态的总体空间和情景是不够的,更需要依托情境主线,利用多类技术手段,模拟和创新可体验性的动态性的体验场景,在旅游体验中触摸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以及审美等价值。
4、个性化
目前大多数遗址景区或博物馆,对旅游商品开发不够,缺乏个性和特色,更谈不上与创意产业结合和形成产业链,在体验经济条件下,将越来越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由于体验的“唯一性”,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旅游商品设计和生产商要凸显特色,也要创新购买体验情境、引导游客参与,确保游客购买体验的唯一性。
三、开发模式分析
1、游憩绿地模式。
在大遗址范围内,为使地下的遗产不受扰动,采用绿色植物覆盖手段,从地面上把遗址整体保护起来。此法既能有效保护地下的文物及遗址结构,又能增加绿地面积。通常适用于廊道型遗址区。如城市中心区的遗址等。另外,此法亦可提供公益性的城市休闲游憩产品,可提升遗址的公共产品功能。如北京的元大都,西安的唐城墙遗址等。
2、展示厅(棚)模式。
对于已经发掘的遗址现场,为更好保护其遗产原貌,在现场原址建立保护性大展示厅(棚),防止风雨侵蚀损坏文物,使土质遗址现场得到有效保护。此法可提供遗址观光游览产品,反映遗产旅游产品原始风貌。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展示等。
3、博物馆模式。
在遗址区之内或之外建立博物馆,主要用于陈列展示大遗址内的珍奇文物等。该法较为常用,能使遗址文物得到很好保护,并能有效宣传并传承遗址所载负的文化内涵。此法可提供文化观光或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可提高遗址的社会文化效益。如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咸阳昭陵博物馆等。
4、遗址公园模式。
亦称“良渚模式”,是国家文物局近些年来非常重视并推广的一种模式。它是以确保大遗址安全为指导思想,利用大遗址的客观条件,完整、统一地展示大遗址的原真性风貌,构成大遗址的系统展示园区,体现科学性和完整性。该法可提供遗址观光或遗址体验、遗址探幽访古、遗址感悟、遗址参与类等公益性旅游产品,反映了大遗址旅游开发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如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等。
5、重建模式。
对于一些大遗址,由于历史的原因,地面遗物已荡然无存,当今已很难看到遗址的历史文化印迹,此时可考虑采用恢复重建模式。此模式的运用应慎之又慎,一般是在充分考古论证基础上,拿出在原遗址或异地重建方案,经各方专家讨论通过,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如西安曲江池遗址恢复重建的曲江南湖、曲江流饮、汉武泉、黄渠桥等历史文化景观。事件地或异地重建的园区,可成为文化主题公园。如西安曲江历史上存在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芙蓉园,经重建后成为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就是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
6、文化演艺模式。
为改变大遗址可能单调、静态的展示手段,可采用文化演艺方法,把文化的动态演艺活动引入遗址区内,使文化、文物和旅游有机结合,从而活化遗址内蕴含的文化内涵。此法既可提供演艺观赏类产品,也可提供参与性体验类产品。如陕西华清宫遗址内的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7、虚拟再现模式。
利用虚拟现实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虚拟再现大遗址内的事物、事件,让游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如甘肃敦煌莫高窟数字化工程;在建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应用的环幕投影系统、虚拟视景漫游、虚拟体验漫游、360度全景虚拟场景展示、虚拟考古体验、幻影成像系统、虚拟网络游戏以及其他交互式多媒体展示。
8、参与考古活动模式。
考古活动参与模式体现的是考古体验,活动形式有参观考古现场、参与模拟考古、实地考古调查或发掘、考古探险。国内模拟考古最早开始于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目前在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中普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