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旅游问答 >
旅游问答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如何发展?发布日期:2017-11-03 作者:华汉旅业
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时代主流,旅游业作为受其影响最早和最深刻的行业之一,与其天然契合。全域旅游的提出,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发展思路,都与共享经济相同或相近,正在深度融合。
1全域旅游与共享经济的交织互融
不难发现,全域旅游与共享经济的相互渗透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游客的出游行为,集中体现为“三个更多”:首先,出行方式更加多元。摩拜单车、滴滴出行等共享交通平台,为游客提供了实时共乘、专车接送等个性化出行服务。其次,住宿方式更加多样。公寓、民宿、客栈、别墅等多样化共享住宿类型,使游客能够享受到更加温馨和更具人情味的住宿环境。再次,发展模式更加多变。共享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引领全域旅游进入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催生许多新产品新业态。
2全域旅游最终的价值在哪里?
全域旅游,不仅在于让看得见的环境变美,更在于其背后“联动一二三产相融相盛,让全域居民变局外人、旁观者为受益者、参与者”的共建共享的魅力。
发展全域旅游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大城市人口向星罗棋布的特色旅游小城镇有序转移;可以聚集人气商机,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业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发展全域旅游,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进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如浙江省安吉余村,从采矿卖石头到发展旅游卖风景,村里开起农家乐、办起旅行社、种起四季果园等,村民通过“美丽经济”发家致富。旅游业与乡村、工业、文化、体育、林业等多行业相加后,不仅催生了一大批区别于传统旅游景区的新旅游点,更增加了整个经济发展的活力,展现出旅游业独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关联性价值。2016年,全省旅游项目总投资突破1万亿元,龙之梦、山水六旗等一批单体投资超200亿的旅游大项目落户浙江。
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全域旅游不能仅限于景点配置,更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更加注重全社会各类发展资源及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突出地方特色,不仅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决策,还要让游客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建,因为只有群众越参与、旅游才能越红火,“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才能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
3民间资本共享全域旅游,有金可淘
全域旅游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产物,要构建一种大家参与,人人享有的开放、共享机制。“城市即旅游,居民即游客”,这是大众旅游时代的鲜明特征。所有居民既是旅游业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所有公共服务部门既是旅游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也是分享者。民间资本加入全域旅游建设,并非只有投入,恰恰相反,“共建共享机制”带来的社会利益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间已有体现。
比如德国柏林的旅游热点中就有一项“厕所游”——很多游客都想体验一下瓦尔公司出资建设的公共厕所,不仅因为在欧洲免费开放的公共厕所少,更是因为在这家公司运营的厕所,游客可以看到出人意料的广告创意,体验到舒适服务。而瓦尔公司也依靠人气聚集的各项广告业务,获得了经济收益。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有社会与民间力量共同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体系的建设,会是今后评估各地全域旅游成果的一个加分项。可以预见,民间资本加入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全面建设,也能凭借随之而来的游客红利,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淘到金”。
4共享经济如何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构建适应共享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共享经济产生的是一种“非标”旅游产品,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挑战。各级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结合构建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制,一并考虑研究修订相关旅游法律法规和出台管理规范。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新监管体系。
二是推动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要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充分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旅游元素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开展互联网约车、民宿旅游接待、分时度假等共享经济试点项目,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并努力把试点变为亮点。
三是改革共享经济时代的旅游统计制度。共享经济和全域旅游都需要变革传统的旅游统计制度。要尽快建立健全全国统一规范的旅游数据采集平台和旅游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旅游统计和旅游数据中心工作体系,完善国家与地方、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
共享经济对全域旅游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当下,全域旅游还处在积极推进、加速转型阶段,共享经济并不能彻底转变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但是共享经济注定是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