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发展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地域范围广、资源优势多、后发潜力大,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政策依赖性相对较大的区域地带。本着深入了解基本情况、分析找准存在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思考的目的,本课题组以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交流座谈等形式,对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包括新疆建设兵团)五省区的14个市(县)、46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
课题组认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长期实施,西北五省区旅游业发展的全面崛起以及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二期规划的整体推进,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并且开始进入到一个保护挖掘、资源整合;项目带动、基础完善;品牌塑造、区域联动;加快起步、梯次发展的新阶段。可以预见,到2015年底,随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二期规划的全面落实,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将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一、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西北五省区作为我国革命
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级较高,特色鲜明,分布广泛,发展优势明显。目前已形成以延安为龙头、陕西为带动,其他省区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主体形象“延安精神、革命圣地”和新疆特有的“兵团精神”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国防科技快速发展,青海原子城、酒泉卫星城红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区域红色景区景点日益丰富,教育功能更加强化,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市场认知度不断提高,这为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持续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发展情况来看,陕西省红色旅游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甘肃省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和收入增速与陕西持平;青海、宁夏、新疆发展相对较弱,但势头良好,2013年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均远超百万人次,发展后劲十足。
在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下,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部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由于西北五省区大多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基础较差,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国家贫困市(县),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来看,其发展依然存在以下五大方面问题:第一,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产品创新力度不够,吸引力不足。第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接待能力有限。第三,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制约发展速度。第四,景区主动营销意识不强,坐等游客上门现象严重。第五,区域合作多处于理念层面,实践效果不明显。
二、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提升发展模型构建
以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发展为基础,本课题组建立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性评价体系,和红色旅游业态创新的十大模型,为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提升提供方法,从而从微观层面上指导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和开发方式,推动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发展浪潮。
1.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性评价体系
参照保继刚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和楚义芳的《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本课题建立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性评价系统并建立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性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主要包括三个评价项目:旅游资源本体评价项目、开发环境评价项目、开发条件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下又包括多项评价因子,每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总和为评价项目的得分,评价项目得分总和为该项旅游资源的开发性评价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