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汉旅官方微博

最新动态

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在线交流

经典案例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概规、控规及城市设计
  • 洛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产业规划
  • 盘县竹海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 重庆万州长滩温泉——潭獐峡旅游景区规划

首页 > 技术专题 > 实战经验 >

实战经验

保持乡土性,构建人文和谐美丽乡村发布日期:2016-03-23  作者:华汉旅业

        一、传统乡村生活方式解读——故乡与家园

        费孝通先生讲,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村落一直是我们国家的基层组成单元,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基本空间和组织形式。村落既是指农业社会中人们共同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又是指在这一空间中生活的一个群体,此外还是指一种制度性的人群组织类型。

        传统乡村社会的本质可以用“乡土性”来概括,既概括了农耕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又表达了世代聚居形成的亲属化和地域亲情化,从而进一步涵盖了其风俗礼仪、日常交流、管理法规等方方面面。“乡村”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是成千上亿已经城镇化的人们挥之不去的关于故乡、关于家园的记忆。

        那么,什么是乡村,什么样的乡村算是美丽的?什么样的乡村生活是值得保留又让人向往的?经过调查与访谈,华汉旅绘制了大多数人心中“画里乡村•梦里老家”的经典图景: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闻得到泥土气息、瓜果飘香的乡村;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弥漫着质朴亲情、浓郁乡音的乡村;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家长里短的乡村;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可以坐在大树上、躺在摇椅上聚众聊天的乡村;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共同劳作、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乡村;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礼治与法治并存、尊老爱幼、呼朋引伴的乡村;

         美好的乡村,一定是你我可以安放灵魂的故乡,可以梦里回归的家园。
 
        二、八大重点,保持乡村乡土性

         对于老百姓已经传承下来的乡村生活方式,在美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继承,避免出现文化的断裂和社会心理震荡,保持乡村社会的“乡土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华汉旅认为,应该从空间设计、公共服务、生产方式、节日习俗、公共记忆等方面,加大规划工作力度,保持乡村生活的泥土气息、熟悉感、亲情化和对于“根”的情感。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村落选址和建设要接近田园、融入大地。

        村落的选址和建设密度要按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充分考虑与山水田园的紧密度,要延续“融入大地”的村落建造理念,避免出现粗暴的、刚性的、生冷的空间。

        2、创造各类公共空间,引导自由交流。

        要保留和创造尽量多的、大小各异的公共活动交流空间,室内、室外皆宜,保留可以呼吸的泥土地作为公共休憩空间,要有大树、大石等作为群体共同生活的记忆,引导人们继续保持开放、互融的群体生活态度。

         3、多用农作物造景,保持村落的家园感。

        村落的景观配套要采用当地植物品种,尤其要大胆尝试多用农耕作物造景。景观的尺度要符合人体科学,景观的维护成本要低,要让人可以亲近,熟悉的环境让人具有安全感,降低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