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汉旅官方微博

最新动态

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在线交流

经典案例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概规、控规及城市设计
  • 洛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产业规划
  • 盘县竹海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 重庆万州长滩温泉——潭獐峡旅游景区规划

首页 > 最新动态 > 旅游问答 >

旅游问答

如何进行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建设发布日期:2016-03-22  作者:华汉旅业

       摘要: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者到生态旅游景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感受景区的生态文化氛围,接受生态文化的陶冶。因此,生态旅游景区旅游文化建设是景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态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旅游文化的概念 (l)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文化( Culture)的本质就是“人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客体而逐步创造、传播和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小仅反映在自然客体的不断改变上,而且反映在人类主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上。它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和客体统一、物质和精神统一、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统.一、外在显型和内在隐型统一的文化观。 
       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的农耕文化(Farm Culture),因人类的被动与力量之薄弱,人与自然仍有着不可隔离的关系,在这些文化中人仍然敬畏和依顺自然,只有在极有限的范围内造成了生态恶化;二是工业文化(Industrial Culture),以疯狂追求物质财富无限增长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标志,这种二元分离的意识使人与自然的分化加剧,人逐渐占据了主宰的地位,自然的价值被否认,大规模的掠夺自然、征服自然的后果导致一系列的生存危机;三是生态文化 (EcologicalCulture),工业文化造就的一系列弊病给人类提出了挑战,为解决危机,迫切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即生态文化。 
       (2)生态文化的含义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包括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以及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及绿色生态运动、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周鸿,2006)。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信念的文化取代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自然界及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包括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还包括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生态价值等,它是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 
       生态文化以生态学为基础,生态学所强调的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依赖性、系统整体的平衡性和有机性解释了一幅与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完全不同的图景,而且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整体性还孕育了一种强调平等、互补和均衡关系的价值观。 
       (3)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1977)。 
       旅游活动无一不与文化相关,发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诸多关系反映着文化的不同侧面。无论在旅游的物质基础方面,还是在旅游者的精神过程之中,都不可避免地有着文化的印迹。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从酝酿开始就不可脱离文化的影响,而旅游的过程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活动,无一不与文化相关。任何旅游者所面临的不是本体文化作用或影响的结果,就是非本体文化作用或影响的结果。 
       2.生态旅游文化的概念 
       生态旅游文化( Ecotourism Culture)被认为是当今生态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属于生态文化的范畴。由生态文化引申出生态旅游文化的概念,即在生态旅游及其相关联的活动中,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取向及由此造成的变化和结果。通俗地说,生态旅游文化是指在以生态旅游为特征的活动中产生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意识形态及其演化物。它与生态文化密切相关。 
       生态旅游文化包括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交融而成的结构特征。这一般表现为平面延展的连接结构,实则为由表及里的递进关系,可以延伸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个不同层面。同时,从三元结构理论看,它由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客源地文化及旅游东道文化三方面所组成。生态旅游文化涵盖了整个生态旅游活动所发生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的社会文化聚合。 
       生态旅游本身就是在一种新型的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所出现的一种高级的旅游活动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较广泛、较普通的一种精神文化消费。而生态旅游消费与传统大众旅游消费比较,则是人们更直接地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回归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这种返璞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本性,更能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审美境界和寻求生活真谛的美丽情。因而,它更显示出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的内涵。生态旅游者的每一次生旅游消费,都有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激发活力、升华精神的文化教育意义。 
       此外,生态旅游还特别注重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所创造的文化。当地的民风民俗、人文奇观、神话传说、古代遗迹等,不仅形式丰富多彩,而且还有精深广博的精神内容和深邃奥秘的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是观赏、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也是充实自我,积累知识,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所以,生态旅游活动能培养人们高尚的品德,高雅的情操,高层次的精神,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生态旅游活动是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所流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旅游活动,但同时生态旅游又是普及全民生态文化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3.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 
       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地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l)生态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文化产生的前提 
       生态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生态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同步的,没有生态旅游活动,也就不会产生生、DV-cj-又化。生态旅游文化的内容是复杂而广泛的,它不仅仅是生态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文化表现和文化影响,它还包括了为生态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态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服务文化和生态旅游地本土文化等内容。 
       (2)生态旅游文化是一种融合而成的文化形态 
       生态旅游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是由客源文化、东道文化和服务文化交流、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生态旅游者,他们是客源文化的载体;二是旅游目的地的接待和从业人员,他们是道文化和服务文化的载体。两者在旅游或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关系,共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创造了生态旅游文化。 
       (3)生态旅游文化是生态文化现象和生态文化关系的总和 
       生态旅游文化因主体的背景而异,具有多样性。游者来自世界各地,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区域。同时,他们随着旅游活动的展开,足迹踏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与各种不同的东道文化相融合。因此,虽然说旅游文化在空间上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但不同区域的旅游文化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同时,由于生态旅游文化有着不同的主体,而不同的主体在生态旅游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通过不同主体表现出的生态旅游文化有较大的差异性。 
       总之,生态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关系;它既是一种融合文化,具有综合性,也是一种冲突文化,具有矛盾性。 
       4.生态旅游文化的特征 
       生态旅游作为比传统大众旅游更高级的一种旅游类型,它既具有旅游文化的一般特征,即区域性、民族性、综合性、历史性,还具有其独特齷的特征,即健康性、大众性、可持续性和传承性。 
       (1)健康性 
       生态旅游文化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演进的人类文化形态,表现为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和生态经济规律,倡导生态消费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理念,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本质上看,生态旅游文化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健康文化形态。在制度层面上,生态旅游文化渗入政治结构,使环境保护走向制度化,并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推动新的社会制度产生。在物质层面上,生态旅游文化的物质载体不断产生,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物质生产技术形式、能源形式、人类生活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将生产出许多具有生态特征和生态教育功能的物质产品。在精神层面,生态旅游文化推动了环境教育、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向生态化转变。因此,人类应改变过去那种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旅游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旅游消费行为,提倡绿色消费,以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2)大众性 
       指参加生态旅游的人数多、涉及面广。生态旅游的大众性与旅游文化的综合性有关。其大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生态旅游作为调节心身健康的方式。正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所说:“生态旅游是发展最快的一种旅游”。随着生态思想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关心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这一旅游形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资料显示,全球到国家公园旅游的国际生态旅游者从1993年的120万人次增加到1996年的160万人次,增长速度为33%;近年全世界生态旅游年增长率为15 %,年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估算,目前全球与生态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类活动费用支出已超过2000亿美元,占世界旅腑业总收入的比例达15%-20%。 
       2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召开与世界旅游组织的重视。一个重要的事件是联合国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于2002年5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发起、魁北克市旅游局和加拿大旅游委员会公推举办的世界旅游峰会。 
       ③现代生态旅游文化的大众性还与现代企业的某种激励机制相关联。有越贡卓献的员工常常被企业或公司奖励到优美的生态旅游景区公费旅游。这一规模不断增大的奖励旅游形式,既为生态旅游文化的大众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使生态旅游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联系起来。 
       ④与生态旅游文化意识层面的演变相联系。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暴露,即外在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升温、土地荒漠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促使人类对传统资源利用方式的重新定位;内在的旅游活动本身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旅游区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光化学污染、垃圾问题以及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迫使旅游经营单位或组织对传统旅游方式重新思考,开始审视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影响。 
       (3)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以往任何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全新发展理念,它在关注当代人发展的同时,强调不破坏后代人发展的能力;在注重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不损害其他区域的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现了人类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过程和结果,是在保持文化多样性前提下的整体依存的绿色生态文化。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变革,它在承认“旅游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源环境有价”的资源价值观,它要求逐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确立新的环境伦理观,树立生态意识;其次,生态旅游文化以新的价值观为导向,扭转了人们传统的旅游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引导人类逐步走向新的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阶段。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可持续性的文化,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类自我的关系,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逐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 
       (4)传承性 
       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承性是从纵向的时间角度及与生态旅游文化地域性的横向空间角度相对应而言的。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有求助于原有的文化成果中那些合理而有益于芬发展自己的部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创造实践中。生态旅游文化的传承性,体现在物质、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上: 
       ①从生态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上,现存的自然景观如名山大川、湖泊海洋一般都带有人类旅游文化的印记,人类把自身的烙印打在这些自然事物上,使后来一代代旅游者都能欣赏到充满文化气息的自然美。而现存的人文景观,既有古代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又有在古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陆续构建的仿古建筑,凝结着古代旅游观赏心理。 
       ②从生态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上来说,历史上陆续产生的旅游文化传统规则,在不同程度地为后人所效法、运用。像英国旅行代理商托马斯·库克开创的团体旅游和旅行业务,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制度而体现特定的旅游思想,为人们广泛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③从生态旅游文化的观念层面上来说,有不少宝贵的旅游文化观念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例如,经过工业文明时代后,在环境被破坏的情况下,人们反思自己的过失;又如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启迪着人们从另一种思想角度去看待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