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旅游景区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它在旅游业开发建设中的“龙头老大”位置,舞起这个龙头,才能牵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但实践表明,搞好旅游景区建设。目前尚存在的瓶颈问题很多,有些当属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
体制问题是我国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在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仿效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土地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进行反对,甚至强烈反击,致使开发商等深受其害,也使得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开发资金不足
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而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是有限的,因此我国许多景区的开发由此而放缓。对景区自身来说,它们属于多家部门管理,背负的包袱也很重,如果自身经营效益还可以,那么政府部门又会对其增加一些负担;如果自身经营效益不佳,政府又把它们当成包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拥有者想把这些资金投向旅游景区的开发上,但相关制度又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
(三)开发与保护的争议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开发不当,就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具有科研、考古等价值的文物资源造成破坏。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如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对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景区的开发,相反在有的地区还存在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例子,如西安兵马俑博物馆等。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和谐统一的,以保护为基础,以服务为内容,以效益为目的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管理人才匮乏
旅游景区缺乏景区规划、策划、设计、管护和经营等专业人才,造成旅游区从业人员平均文化程度、专业素质较低的现状。目前,各旅游景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普遍不够,其原因一是景区对业务素养提高的内在欲求不紧迫;二是急功近利,担心由此而增加运营成本。并且引进人才和对外交流不够,很少从外地、更少从国外引进高水准人才,管理人员多半是“就地取材”。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