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当前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和我国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型的城镇化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得我国的城镇化出现许多非常规的现象。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身份城市化,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化的拉力显得微弱,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我国的城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农民进城,小城镇人口将近50%是农民工,表现为“半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由此而带来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农民工长期在外,很难享受到流出地的基本公共服务。总的来说,农民工在流入地创造财富,成为流入地政府的纳税人,理应享受当地居民已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比较复杂,既要考虑流入地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基本需求。由于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既横跨城乡,又横跨不同省区,需要由中央制定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城乡对接问题。因此“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
(二)进城农民工就业机会问题。扩大就业空间是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提高资本密度阶段,资本投入迅速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替代加快,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把很大比重的资源用于城市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不足,造成部分城市发展中产业“空心化”。还有一些地方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城市直辖区面积,但产业并没有得到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极其有限。如何处理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小城镇建设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如果小城镇的产业功能定位不足,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就会变成实际上以房地产为主,再加上硬件和软件的公共服务配套没有跟上,就会导致新城区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还有,新城区“建什么房”、“给什么人住”、“什么人会来住”等问题,也得作好周密的论证。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农民工和当地居民住不起,投资客等着投资出手,导致新城区始终“人气不旺”。
(三)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让农民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农民之所以希望向城市转移,是因为城市有比农村更为发达的基础设施,以及更为完善的公共产品供给。
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城乡户口附带的福利,城市户口悬殊超过农村户口,城市户口是难以放开的;反之,如果城乡户口附带的福利没有什么差别,城镇户口对农民的吸引力就会下降。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应当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体系。我国城乡差别除了初次分配所造成的差别,还有再分配所造成的差别。再分配所造成的差别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投入所造成的差别。
(四)土地问题。包括城市化对土地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与18亿亩耕地的“保底”之间的矛盾,以及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与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加快城镇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持续增加,他们没有了土地的生存依托,加上缺乏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很容易潜伏着未来不稳定的因素。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