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旅游规划发展的背景:
1、大众旅游的出现,改变了旅游业的规模。
2、单个设施开发项目让位于综合旅游的开发。
3、旅游开发逐渐由最初的当地经济活动变化成区域化或国际化的经济活动。
4、旅游业的发展对目的地产生多重影响,而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对旅游规划的逐渐重视。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主导功能是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是地区旅游业动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内化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体系之中,从而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目的地资源、区位及文化等优势,提高旅游业的市场渗透力。
2、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提供品质非凡、适销对路的产品,让广大旅游者获得更大满足。
3、营造“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主要包括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部门对旅游规划的协调实施、企业对旅游开发的积极参与以及居民对旅游者的友好态度。
4、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增强旅游供给的有效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5、追求旅游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旅游规划模式——1231模式
1231模式即确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设计三个发展板块,构建一个支持系统。
1.确立一个发展目标就、即预测规划期内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以及旅游业对某些行业的重要性和联动效应。这一目标的确定决定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速度,是整个规划工作的核心。
2、两个基本分析即对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其表层内容是对客源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各类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里层内容是确立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并向潜在的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进行综合功能配置,构架空间网络,布局重点开发地段。
3、设计三个发展板块:前位板块,指直接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旅游吸引物,及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中间板块,指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的旅游行业、设施和服务;后位板块,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4、构建一个支持系统。规划方案和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提供形影的政策保障和支持,包括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投资金融、社区支持、科技保障等。
1、从单一专业规划向综合多学科的系统规划发展。
2、从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发展。
3、从封闭式的旅游规划向开放式规划发展。
4、中国的旅游规划正朝着全球化、市场化、产业化、生态化、战略化、多元化、创新化、系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