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旅游问答 >
旅游问答
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设计思路发布日期:2017-04-17 作者:华汉旅业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地位正不断提升与加强。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然而城市滨水区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界面,要使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得以解决,杜绝滨水区环境容量过载、生态负载和过度开发等破坏行径的发生,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为前提,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在规划中合理利用并充分发掘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及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统一、互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城市滨水区既是协调城市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中间纽带,也是有机联结城市陆域与自然水体的中间地域,而自然水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它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如水利功能、运输功能、旅游娱乐功能、生态保护功能等。因而滨水区景观系统设计应优先确定其总体功能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考虑土地的使用功能,进而改善与河道和道路等的关系,扩大滨水区的绿化系统,确定其景观布局方式,充分发挥城市滨水区的环境优势。
主要是将城市滨水区建设成林地、绿地、服务性设施用地和高质量的城市居住用地,迁出有污染作用的工业体系,增加滨水区的休闲、游憩和娱乐的综合功能,吸引人流,保持滨水区的活力。
滨水区是城市生命所在,为城市提供灌溉、运输、排涝之利,是城市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滨水区应根据该地区的功能区划,结合自然条件和道路工程技术要求,在道路网形式、道路选线、布局、线型设计中,注意结合地形,考虑城市排水、防洪、水网等因素,对滨水交通(水上交通、码头)、城市交通(车行道、人行道、游步道等)、水体以及周边绿地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滨水道路系统。
滨水区绿化的总体构想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滨水绿化用地,充分利用松土、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等不适宜于建筑而适宜绿化的地段,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色,充分利用滨水两岸、湖水外围创造带状、环状公园绿地或楔形林带,结合水系河岸形成沿岸绿化景观带、沿海岸生态绿化面、水源涵养绿化区或透风走廊,使新鲜空气吹进城区。在常遇台风的地域,可垂直常风向建宽度150~200m的防风林带。在绿化种类上,发展丰富的、多层次绿化体系,绿化系统中采用乔灌花草搭配的多样性种植手法,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增强滨水区绿化空间的色彩与季相变化,使完整连续的滨水绿地既有统一的整体风貌,又富有层次色相变化,增强滨水空间的视觉效果。
在城市滨水景观区,“以人为中心”增设必要的现代文化活动内容,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公厕、停车场等)及休息赏景设施(如亲水步道、平台、桥头、滨水建筑物等),同时可分为高、中、低观景点,相互穿插,动静结合(平台、亲水步道、车、船等),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多方位的观景场所,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根据河道断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灵活设计不同驳岸类型,建构一个完整的生态驳岸系统。在一些大的河段可通过水质改善,水面加宽,水深提高和景观优化等措施进行河床整治,在泛舟起止点配置卸船及接泊设施,以满足内河游览娱乐项目(如福州光明港的龙舟赛)的需要。在靠近江河湖海和有洪水威胁的地段,要注重收集当地的水文资料,如河湖水位、最大降水、径流系数、历史洪灾情况、受淹地段与程度等,做好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包括确定防洪标准,拟定修建防洪堤、排洪沟渠及排涝工程规划,以及地区的蓄洪水库,疏通河道和水土保持工程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