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汉旅官方微博

最新动态

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400-007-0768

24小时专家热线010-58236282

在线交流

经典案例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概规、控规及城市设计
  • 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木里洛克九百里线路总体规划及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
  • 甘肃永昌县骊靬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 《山东省淄博市东山生态园概念性规划》
  • 北京市房山区黄土坡村“一村一品”策划

首页 > 最新动态 > 旅游问答 >

旅游问答

旅游规划的理论创新途径有哪些呢?发布日期:2016-03-23  作者:华汉旅业

       旅游规划的创新,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旅游规划的理论创新、旅游规划的内容创新、旅游规划的技术创新、旅游规划的人才创新和旅游规划的组织创新。理论创新是基础,内容创新是主体,技术创新是手段,人才创新是关键,组织创新是保障。

       (一)理论创新
       旅游规划的理论创新,首要的是理念的创新。旅游规划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创新,是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创新的关键。

       1、天人合一的规划观
       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应成为旅游规划和可持续旅游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中国旅游规划创新的根本和哲学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要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要为旅游者提供精神价值、知识价值、道德价值、愉悦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健康价值)。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导引,使游人在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接触社会、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旅游过程与服务过程中体验到身心愉悦!英国规划师W.A.Lonso曾指出规划师犹如一个翻译,他的职责就是把公众的需要翻译成物质的环境。通俗点说就是处处为游客着想,满足游客的需求。

       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设计时最重要的法则之一,但在旅游规划时则仅能列为参考之一。这是由于人的欲求是不断膨胀的,故不能一味满足现代人时尚需求而牺牲环境!另外,在使用量上亦不能以满足现代人的最大需求量而设计,应以同时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为依据,本着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精神从事规划。所以,旅游规划还必须同时注重自然优先、设计融于自然的准则。

       在规划的哲学理念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可持续旅游开发强调文化的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强调对自然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延续。可持续旅游开发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需求,强调为当前的游客和东道主提供旅游和发展机会的同时,保留并强化后人享有同样的机会。对于可持续旅游开发,世界旅游组织在1990年曾经提出过8条原则,可以概括为:区域整体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公平原则、地方参与、充分的信息与沟通、地方公众主导、规划分析优先、良好的规划监测。

       2、科学的思维方式
       旅游规划是兼具理性思考与艺术灵感的创作,是融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以及经过一系列选择决定合适的未来行动的动态的、反馈的过程。在新经济时代,智慧就是力量,而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缺乏科学思维的规划,不可能成为好的规划。旅游规划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它必须包括策划和科学研究两部分。没有策划,科学就没有灵气;不讲科学,策划就成了空想。

       旅游规划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规划那样只需强调逻辑思维,它还必须强调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辩证思维等科学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群体激励法思维、立体思维、侧向思维、组合思维、类比思维等策划思维。在旅游创意中应特别注意主题创意、文化创意、形象创意和促销创意。

       3、构建旅游规划理论体系
       根据Paris的观点,规划理论可分为两类:一是规划所用的理论(Theoriesinplanning),即把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甚至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中发明的理论拿来指导规划;二是关于规划本身的理论(Theoriesofplanning),研究规划的方法与技巧。因为前者从逻辑上包括了后者,因此,有关旅游系统的经济社会变迁的理论事实上操纵着规划理论。

       传统旅游规划所涉及的主要理论是旅游行为层次结构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旅游地域空间布局理论,而创新的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应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理论。

       因此,通常说的一些规划理论依据如系统论、生命周期理论、门槛理论、地缘论(区位论)、结构论、极核论、边际效用论、SWOT分析法、组合分析、社区方法、名义组技术等都不过是旅游规划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旅游规划理论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多种基础学科的支撑。因此,规划理论的创新过程,也就是基于多学科的综合过程和创新过程。旅游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巨系统,这客观上也就促使旅游规划从单一走向系统综合的学科发展道路。旅游规划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来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既有阐述旅游发展规律的,也有论述旅游规划模式的,也不乏解决具体规划方法的技术性规程。其依据至少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科学;二是旅游学、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文化学、风景园林学、市场营销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未来学,以及由他们相互渗透产生的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如旅游经济学、休闲游憩学、旅游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等;三是具体的专业技术理论,如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

       另一方面,旅游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规划理论不可能像许多自然科学那样具有逻辑性和严密的证明过程,种种理论无非是丰富人们考虑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没有优劣之分,但最终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从天地人和出发。

       只有高屋建瓴,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规划理论体系,才能满足规划实践的需求,指导中国旅游业在新世纪中取得更大辉煌。旅游规划理论包括哲学、科学、技术三个层次,例如前面论及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弹性的思想就属于哲学层次,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产业组织、规划设计等则属于科学的层次;而指标赋值等则属于技术层次。旅游规划理论众多的内容,只有沿着哲学)科学)技术)实践的转化关系,在各自的层次上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旅游规划理论的逻辑体系,从而使众多的旅游规划理论整合成为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址:http://www.bjhhlv.com/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7-0768   010-58236282
        传真:010-58235542
        市场咨询邮箱:huahanl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