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1.概念解析
(1)什么是“存量”
在经济学中有三种类型不同的数量,即存量、流量与增量。“存量”是指系统在某一时点时的所保有的数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流入及(或)流出系统的数量(其中流入量或流出量称为单边流量,而流入量加流出量称为双边流量);“增量”则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
盘活存量,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整合资源(资产),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资产),防止资源(资产)的闲置浪费。
(2)什么是旅游“存量”
旅游“存量”在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研究中尚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旅游“存量”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借鉴“存量”相关概念,认为,所谓旅游“存量”,是指一定地域某一时间段内市场转化率较低的旅游资源或闲置的旅游资源的统称。
2、旅游存量的存在根源
地域蕴藏的旅游资源,在当代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经济资源。一方面,部分地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观上还缺乏迫切的要求,客观上也不具备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因此,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沉睡千年。另一方面,部分已开发旅游资源,由于交通可达性差、吃住行等配套设施落后、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管理体制及市场运营模式失灵等,渐被市场抛弃,成为闲置资源。
2015年上半年,总理四提“盘活存量资金”,唤醒“沉睡”财政。“盘活存量”成为2015年政府工作中当之无愧的关键词。而盘活旅游“存量”,创造经济增量,亦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重点。
3、三招九式 盘活存量,点燃市场
(1)三招:横向整合,树大品牌概念
①开发: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撩开面纱惊人艳
总有一些地方,或文化积淀丰厚、或民俗风情独特、或资源迤逦丰富、或建筑环境迷人,却总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深处“养在深闺人不识”之境地。对于这些宝贵的未开发资源,如何根据自身特色、针对现阶段市场需求进行统一、立体开发成为当地政府盘活旅游存量之关键。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产业关联度高,对发展区域经济和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变“资源”为“宝藏”,通过文化梳理、游憩设计、营销突破、品牌树立等手段实现旅游资源的产品化、市场化开发,实现从资源到景点到市场的突破,成为当地政府走出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之窘境的关键。
②联动: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在某些特定地域,因旅游地彼此资源替代性强、地理区位临近、比较优势不突出等特点,单个景区景点的单打独斗往往难成气候,且常因旅游产品的同质性造成旅游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发展前景惨淡。
因此,以高层级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通过打破地域限制,旅游资源共享、旅游职能合理配置、旅游线路互连、旅游市场互动、旅游客源互送、整体合作共赢等手段,实现从单个景区景点的单打独斗到整个区域的联合作战,正是盘活小景点,实现大市场的关键。
③整合:从一盘散沙到抱团发展
中国旅游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景点“单打独斗”、线路“结对帮扶”、城市“以点带面”三个阶段后,开始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区域整合。当前旅游发展迈入“大旅游时代”,如果各地域仍分割旅游资源,单打独大发展,必然会造成同质化、低效益现象。所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深挖旅游产业背后的价值,才能获得整体的协同发展,否则,各自为战,只能是以卵击石。
整合,不是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简单的叠加拼接,而是要借力“大旅游产业”来盘整山河、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发展。应“大旅游时代”之趋势,华汉旅率先提出“大景区”战略路径,其本质是着眼“大旅游”,立足“大景区”,实施“大整合”,借力“大营销”,瞄准“大市场”,通过“大开发”,推进“大融合”,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就业”,实现“大发展”。
(2)九式:纵向提升,立新市场标杆
如何实现高水平的景区开发?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景区现存问题实现景区的转型、升级,是景区毕生都需解决的命题。但无论是开发还是升级,都需准确把握市场的特征及趋势。华汉旅总结提出九大景区开发、提升手段,助力景区实现火爆营业和迅猛发展。
① 鲜明主题提升
所谓鲜明主题提升即主题要鲜明化,要树立起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树立景区在市场拓展上的个性。大区域上,江南的古镇的小桥流水、吴荣软语是其鲜明主题个性;西北大漠的边塞军堡、狂放不羁又是另一番风情。在小区域内也要形成不同的发展个性,只有寻找到其发展主题才能够对下一步的环境营造、项目设置进行规划设计。
② 功能结构提升
部分区域旅游开发尚停留在低层次观光层面,功能体系有待形成、强化与升级。单一的山水观光旅游难以形成完善的旅游功能结构,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与综合消费。因此,改造提升现有旅游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结构,努力实现由单一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的转变成为景区纵向提升至关键。
③ 项目产品提升
产品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优质的产品是资源、文化及市场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旅游消费的根本保障。在旅游观光时代,基础资源可以不经过加工创造即作为产品提供市场,但随着产品供给市场重复低劣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项目产品创新成为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引导市场潮流、创新旅游开发的重要保证。
④ 游憩方式提升
游憩方式设计是对旅游者出游中涉及的各主要要素进行的设计安排,使旅游者的旅游过程获得最大满足,景区资源获得最佳利用,从而使旅游开发商、投资商获得最大收益。主要涉及游憩结构要素分析、观赏方式设计、游乐方式设计、商品交易设计、游程设计五个方面。
第一,游憩结构要素提升
吃得有特色:在有关吃法的设计中,应该按照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来设计。做好餐饮环境设计、菜谱设计、服务方式设计及娱乐活动设计。
住得有档次:在住宿设计中,要在确定的规模上形成合理的档次结构和布局体系创新,并进一步挖掘住宿文化体系,提升传统的住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住娱合一,使旅游者通过住宿也能够享受到当地文化的独特韵味,使独特的住宿体系也成为旅游地的吸引物。
行得有差异:这主要指的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的交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旅行通道。可以采用竹筏、小火车、滑竿、滑道、雪橇、观光电梯等多种有特色的交通方式,使得交通也成为一种游憩方式。
第二,观赏方式设计提升
游憩方式中“游”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游览内容,游览线路和游览时间。通俗地说就是看什么,怎么看,看多久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设计要让旅游者观赏尽可能优的景点,体验尽可能更广的游览方式,拥有尽可能多的观赏时间。
对于游览线路的设计,根据旅游者消费行为学,主要有闭合线路,组团线路,联点线路和单点线路等四大类。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旅游交通概况,不同的旅游景区,不同的旅游者,设计出相应的游览方式,从而创造出旅游者的深度体验。
第三,游乐方式设计提升
在游憩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和奇特的游乐方式,把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在新奇的娱乐方式中,让旅游者享受到独特的游乐方式。其次是要考虑集中性的娱乐场所和地方民族文化节,因为通过这样组团的方式,不仅展示了旅游地的民族文化,还通过这样集中的方式,把各种具体的传统的民间游乐方式表达了出来,让旅游者既增长了知识,又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游乐体验,这就是游憩方式中“游乐”设计的至高境界。
第四,商品交易设计提升
旅游商品的设计一定要注重文化内涵,要突出地方特色,要有独特的创意和良好的质量。在规划设计上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多档次分类设计,并根据各类旅游者的文化、心理、消费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这样,旅游商品就可以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回报。
第五,游程设计提升
对全部游程的系统设计,包括路线选择、交通工具、景点及滞留时间、游乐安排、娱乐安排、购物安排、住宿、夜间娱乐、餐饮等等。
⑤ 景观设计提升
地域资源向旅游市场转变,创意化设计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景区的建筑、景观、小品设计一定要实现创意化。创意化不是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而是通过艺术化的景观处理,将带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化元素进行重组再生产的过程。比如在南锣鼓巷的标识导览系统设计时,华汉旅就抽取了南锣鼓巷中的上马石、瓦当、北京糖葫芦、门扣等元素进行设计,这样的导览系统只有放在北京南锣鼓巷才合适。
⑥ 情景氛围提升
当旅游开发和市场客群消费越来越趋于成熟,未来景区核心竞争力可能就要取决于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了,就如同提到古镇人们就会运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等来形容周庄、南浔等,要是从景观上来看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这样一个个碎片化的景观单独是不会激发人的出游意愿,但是当它们以一定的空间层次组合到一块时,呈献给人们的就是南方水乡的生活情境感受,就是南方水乡的意境代表。而随着休闲度假市场的火爆,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景区,其卖点往往就是给人们营造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情境。地域辽阔的中国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称,旅游开发就是要给人们营造出不同地域最能触动身心的生活情境。
⑦ 资源产业提升
旅游景区的开发在做好旅游开发同时亦须做好相关产业的开发,必须贯彻“旅游引爆,产业着力”的发展原则,构筑盈利来源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台北故宫为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9个亿新台币,几乎与其年门票收入持平;再比如世界知名的迪斯尼,有关研究的表明游乐园目前只占到迪斯尼整个营业额的不足三分之一,其大部分的收入是迪斯尼的影视、文化创意商品、品牌授权经营等。通过旅游开发,创意设计,将旅游景区的资源转变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这将成为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⑧ 商业模式提升
第一,多元化的收入模式设计
系统分析旅游产业运营中的各种收入模式,把游憩方式与收入方式结合起来,开发旅游产品的收入提升与附加价值,对景区的经营与开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对于景区而言,重要的是旅游收入总和及收入结构。收入总额的最大化、收入结构的最优化,是旅游项目成功运营的基础。其中收入来源主要有:门票收入、观赏过程收入、参与性游乐、夜间娱乐、日用购物、游乐性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康体消费、疗养消费等。
第二,独到的商业模式设计
全面综合的研究旅游项目开发,应系统解决锁定资源、定位主题与市场、设计并形成产品、制定营销战略,清晰构建盈利模式。
一个景区或一个旅游企业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一般综合了好几种模式。可以从产业价值链、开发运作链、产业联动链三个维度考虑扩展商业模式方向。其中产业价值链包括资源、产品、渠道、客户四个主要环节;开发运作链包括资源评价、游憩模式设计、收入模式设计、盈利模式设计、投资模式设计、融资模式设计、营销模式设计、管理模式设计八个主要环节;产业联动链基本包括按旅游六要素和与环境相关联的产业七个环节。
⑨ 管理服务提升
管理及服务体现了景区的“软实力”,是景区有效运营及发展的保障,不容忽视。景区管理服务提升主要可从一下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建议采取“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将政府由经营型转变为服务指导型,政府主要负责把关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制订优惠鼓励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和积极向上争取旅游项目,经营则放手交给公司,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经营。风景区管委会作为所有权代表,行使经营管理和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权,但不直接参与经营,经营权委托给股份制经营企业。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建立完善统一的项目经营管理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尽快在景区内建设规范统一的市场,增加特色购物及消费场所(解决吃、住与购的问题)。在市场内可以进行分区,衣食住行等等进行分开,让游客能在一个聚集的地方购物或者得到服务。这不仅为游客提供服务,对市场内的商家而言也是一种商机,对景区来说,可以得到管理费用及场地租借费用,有利于对景区进行再投资再建设。
第三,建立完善统一的配套设施,全力提升景区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项目。比如美食城、旅游商品购物街及休闲娱乐街等,以此突出环境宜人、美食天地、休闲度假等品牌形象。大力改善景区的交通状况。例如配置一定数量的景区环保电力通勤车及景区专用大巴,最大限度地缓解旅游高峰期景区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并减少安全隐患。通过改善景区“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接待和服务能力,努力提升旅游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第四,建立完善统一的一体化开发建设规划,有效保护景区公共资源。在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整体形象。建立完善统一的一体化开发建设规划,实行景区旅游整合提升,加大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开发与建设力度。在有效保护旅游景区公共资源(主要是风景资源、生态资源与文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旅游开发与民俗活动相结合、旅游商品开发与地方特产及生态资源相结合,对其合理利用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营销、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