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2014年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3月14日文件正式发布。旅游业中有一句话叫做“旅游是文化载体,文化是旅游之魂”,生动地描绘了旅游与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互为补充的紧密联系,没有文化之魂,旅游就缺乏内涵,旅游经济就缺乏后劲。《意见》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意见》的发布实施将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旅游产业的品质升级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功能就逐渐被各国学者所认知,进入旅游业大发展时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得到巩固。纵观当代旅游业,任何一个成功的旅游项目都少不了文化的身影,以一定的文化线索整合产品,塑造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成熟,二者的融合日益加深,文化也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有学者表示,旅游业是富有创造性的产业,创造的核心就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国外的主题公园如迪士尼,国内的著名景区武当山等,其成功与对文化的创意和挖掘是密不可分。
《意见》的发展目标提出,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连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就是提高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引领、指导地位,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
《意见》指出,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水平,促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等新型业态。鼓励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支持建设富有文化特色与内涵的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精品。
这就要求,在未来旅游发展中要抓住以下基本点:
1.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造了文化旅游这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它不仅创造了旅游价值,也让文化的价值得到凸显。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旅游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两个产业的融合,也必须两个产业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扩大两个产业的规模,优化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历史悠久,山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供挖掘的文化精品不胜枚举,但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文化创意提高的文化的旅游价值,如建设文化园区、文化博览园、文化旅游新区等,以文化创意激活文化的旅游价值,以发展旅游推动文化的可持续,以文化的可持续保持区域旅游活力。
2.以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业态创新。
文化是旅游活动中重要的体验对象,但旅游资源的珍贵性,文化内涵的无形性使文化体验设计成为难点。近年来旅游业态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旅游演艺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方式,《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印象平遥》等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已经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的体验形式也在逐步丰富,文化体验馆、主题公园、实景演出等体验方式将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的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壮大的不竭动力。
3.以文化创意促进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商品。
一方面,中国旅游资源很丰富,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消费持续低迷。中国旅游商品的现状面临着守着富矿却不知道怎么开发的困局。台湾故宫一个“朕知道了”让胶带卖到脱销,我国的旅游产品亟需通过文化创意,建立文化与时尚生活的联系,创造广受关注的旅游商品。
4.以文化创意促进乡村旅游升级
《意见》特别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提高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支持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创意园。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广泛关注之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近几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但是,伴随着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品质要求逐步提升,这就要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能继续停留在“观光、采摘、农家乐”的老三样上。目前许多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都不乏文化创意的指导,例如北京的番茄联合国,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于农业结合,形成了强大了消费吸引力。笔者认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强调文化创意和服务设计的核心作用,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提炼和创意,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乡村旅游表现形式,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需求。
文化是旅游之魂,创意是文化原动力。做强文化创意,做强旅游文化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