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导言:文化产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从2000年确定名字到现在也才11年的时间。但在这些年中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高度。国家出台的文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支持,使文化产业得到更有利的发展条件。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口号。动漫产业园区、数字出版基地、影视制作基地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遍及全国。
一、 背景透视
文化产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是一个绿色的产业、是一个环保的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节约和节能环保、满足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发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行各业趋之若鹜。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七大报告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做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2010年4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合作。
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以“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为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
2011年10月15至18日我国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GDP的2.75%。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达到GDP的5%,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见一般!
二、 经济:为文化产业搭台
2009年7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入,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规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1)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2)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3)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4)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文化产业规划》的道路,依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支持国家、政府的融资也支持民间的融资。各类型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由社会资本组成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涌现,开创了文化产业直接融资的新局面。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是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随着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求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文化产业已通过银行融资来开始文化与金融的对话。经济的扶持无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大大促进它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60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总计近200亿元的银行贷款。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性的支持。例如:黑龙江提出了要保证文化产业用地;苏州从2010年开始每年设3000万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海南省对文化产业提出了土地、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
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美国控制着世界60%—80%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占世界的2/3的电影总票房。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主要是因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营销手段落后,在国际上缺少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产业。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了大力发展中国的产业文化《决定》提出文化强国发展战略。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1)文化产业改革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决定》提出了一下几点: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时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关注“草根”文化
《决定》说:“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于此可见国家对民间文化的重视。
最近这些年来自于民间的文化也就是常说的草根文化在社会的舞台上风风火火的上演着。像大型的民间艺人选秀活动如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等。此外,旅游中对民俗旅游的开发像民俗旅游村落、民俗旅游博物馆等等也日益成为大家所熟悉的旅游景点之一。
“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事实上大众文化是一块有待深度开发的宝藏。
可以预见,通过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和各项任务,将进一步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夺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