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专题 > 实战经验 >
实战经验
乡村文化振兴的瓶颈与实施方法||华汉文旅讲乡村振兴发布日期:2019-05-09 作者:华汉旅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繁荣兴盛乡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振兴,不仅可以助力乡村活跃经济文化、拓展社会生态空间、构建文化传承秩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村民文化综合素养及精神文明境界。
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瓶颈
农民日常生活形态的解体、农村公共生活形式的消逝以及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共同造成了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曾经意味着青山绿水、充满人情味的邻里、温馨安定的生活和热闹欢庆的氛围。可近年来,逢年过节时的聚众赌博取代了其乐融融的电影放映和戏曲表演,机械生产、进城务工取代了田间互帮互助的集体生产,紧张冷漠的人际交往取代了昔日互助和睦的邻里关系,利己主义、攀比之风蔓延,乡村少年对本土文化无法产生亲近感,成为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振兴迫在眉睫,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诸多瓶颈。
(一)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不强
乡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带来了乡村人口的“老龄化”和乡村的“空心化”,造成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文化的根基,使得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不强。
(二)乡村文化振兴外部供血不足
受到乡村“老龄化”“空心化”和乡村人才流失的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缺乏“新鲜血液”和新鲜思想,难以支撑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任。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是政府,单一的投资主体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文化建设需求。此外,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导致乡村文化活力不足、缺乏生机,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涣散,乡村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乡村文化管理粗放,影响乡村文化的有序良好发展。
(三)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乏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广大乡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乡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些非物质文化和地方传统手工艺濒临消失,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建筑因年代久远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与保护,也逐渐凋敝,这些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巨大挑战。
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文化传承,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稳扎稳打地坚实推进,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尊重不同的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要保留乡土的味道,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要记得住乡愁。
实施文化惠民,健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一)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文化设施工程。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研究制定各地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各类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和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遵循共享的理念,推动县、镇、村文化实现互融共通,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但乡村邻里之间逐渐疏离,乡村邻里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减弱,导致了乡村文化的逐渐衰落。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农村传统文化活力,开创“自我参与、自我创造、自我享受”的文化新模式,推动全民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组建乡村艺术团,举办一场文化活动,将全村村民凝结成一个整体,增强邻里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把优秀的影视曲艺、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三)繁荣乡村题材文艺创作
扶持农村题材文艺创作,鼓励作家、艺术家创作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为乡村文艺创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新元素融入,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新生命。
案例链接: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用艺术激活乡村
“越后妻有”是日本的一块乡村土地,距离东京大约 2 小时的新干线车程。越后妻有地域广阔,约有 200 个大小不一的村落。越后妻有地区交通闭塞,保留着日本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逐渐呈现“空心化”趋势,人口逐渐衰老稀少,这里,30% 以上为 65 岁以上的老人。2000 年,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聚一堂,发起了以“人类属于大自然”为主题的艺术节,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该艺术节以 760 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为舞台,必须行走在田间山村才能观赏作品。在这里,村民积极参与,和艺术家共同参与创造田园艺术作品。在这里,草间弥生、蔡国强等诸多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随处可见,James Turrell、阿布拉莫维奇等建筑大师改造的各种奇特建筑也点缀在自然山村森林各处,可以近距离深度体验,随处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里,举办艺术节也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中地方建设预算用于大型文化活动,增加本地就业机会,带来大量观光游客,促使当地居民回流,并在城乡交流之间相互回馈。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户外国际艺术节,参观人数从月 16.28 万人次大幅增长到约 49 万人次。巨大的游客量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相关行业的大幅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经过多年的经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经成为艺术激活乡村的成功案例。
案例链接: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新疆木垒大地生长 2016
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由木垒书院设立,立足于国家丝绸之路战略大背景,聚焦中国乡村文化精神建设,关注丝绸之路沿线文学艺术,每年评选一次,奖励那些对中国乡村文学、乡村绘画、乡村音乐、乡村设计建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被称为“中国最接地气的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3 年冬,木垒书院院长、著名作家刘亮程与木垒古朴美丽的菜籽沟村结缘。久经历史沧桑的菜籽沟村是人和大地的杰作。在木垒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 年刘亮程带领团队创建木垒书院及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在这个即将衰落的村庄里,保留了清末民初甘肃移民的乡土风俗和汉族几千年的建筑方式。为了挽救村庄文化,刘亮程组织了一批艺术家来此认领村民的旧宅院,建成艺术家工作室,并设立“丝绸之路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希望用艺术的力量,呼唤人们回来。如今,许多出去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依山傍水发展民宿客栈。随着画家、作家、设计师、摄影师及全国各地的读者不断到来,为这里带来了人气,使得久已沉寂的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二届“丝绸之路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绘画主题大奖由大地艺术家王刚获得,王刚先后为村里的几十位村民画像,上百人参与了大地头像的志愿工作。2016年 9 月 24 日,《王刚·大地生长》推介展在 798 艺术空间展出,占地 60 亩的头像,仰望苍天,头枕厚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百位菜籽沟村民的名字与大幅照片出现在艺术展上。
(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注重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用性,避免成为摆设的尴尬局面。一些村庄配备的单杠、双杆等健身器材和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不高,多数成了摆设,形成一种浪费,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有悖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需要配备切实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地能给农民带来精神享受的乡村文化产品,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避免造成浪费。
立足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加强乡村综合性文化中心、乡村文化礼堂或乡村文化活动室等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配套。依托乡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生的戏曲、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案例链接:温州平阳组建“乡村艺术团”,实现文化惠民
温州平阳县组建“乡村艺术团”,创新开创“自我参与、自我创造、自我享受”的文化新模式,推动全民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立“乡村艺术团”,吸引广大村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让广大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促进文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乡村艺术团可以集思广益,自主创作节目,参与各类演出和赛事,展示个人风采,发扬地方特色。组建“乡村艺术团”,提高农村文化礼堂的利用效率,不断丰富百姓精神素养,提升全民素质,通过文化惠民,为乡村振兴助力。
(五)开展乡村文化志愿服务
实施文化惠民,积极发展乡村文化工作和志愿服务。成立乡村文化服务志愿者组织,招募乡村文化工作志愿者,充实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开展校村合作模式,成立乡村文化工作站,以高校学生团体为主体组建志愿者队伍,面向贫困村、留守村、空心村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提供文化工作服务以及协助村“两委”开展其他服务,以高校专业优势,服务乡村文化发展。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辅导、培训、活动、专题讲座,加大基层文化人才辅导培训力度,积极培育基层群众文化人才,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案例链接:湖南农村文化志愿工作服务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志愿服务,先后组织乡村文化志愿者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我是雷锋家乡人·湖湘文化送春风”、“欢乐潇湘·文化志愿基层行”、湘图百姓课堂、湖湘文化基层行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实现了“送文化”与“种文化”深度融合。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省乡村文化志愿者编排节目、采风 4220 余次,培训湖南原创广场舞骨干 74600 人次,开展讲座 14920 次,举办文艺辅导 53000 余次等,直接受益人群达 2460 万人次,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服务时间、培训人数逐年增长。
案例链接:大学生志愿者助推乡村文化建设
2018 年暑假,浙江师范大学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56 名大学生志愿者赴婺城区的竹马、箬阳、乾西等十个乡镇开展助推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志愿服务,帮助当地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支教工作。山东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墙绘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他们结合美术专业特长,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传递饱含正能量和符合时代内涵的精神文化。他们创作的墙绘既扮靓了村居环境,又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广大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感受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