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汉旅官方微博

最新动态

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在线交流

经典案例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概规、控规及城市设计
  • 洛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产业规划
  • 盘县竹海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 重庆万州长滩温泉——潭獐峡旅游景区规划

首页 > 技术专题 > 实战经验 >

实战经验

华汉文旅||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成功经验分享(三)发布日期:2019-09-23  作者:华汉旅业

贵州省盘州市盘州市地处滇黔桂结合部,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六盘水市西南部,素称“滇黔锁钥”、“江南煤海”。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万人,年平均气温15.2℃,现有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5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2017年获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区县级第二名”及“最具人气奖”。2018年接待游客达1160.1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86.73 亿元,分别增长44.88%和59.69%。创建期内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年均递增35%以上。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9年3月华汉文旅受盘州市文旅局委托,承担了盘州全域旅游创建核心工作——《全域旅游的盘州模式》书籍编撰工作,其目的是全方位总结盘州在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过程中探索出的创新经验,一方面作为盘州全域旅游创建验收的重要材料,另外一方面总结出,盘州以“+旅游”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以工业反哺旅游,以旅游造福民生”的“盘州路径”,为边境、山地、工业型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盘州模式”。
丛书名:全域旅游创新模式研究
 
丛书主编:戴学锋
 
书名:全域旅游的盘州模式
 
作者:盘州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书号:ISBN 978-7-5032-6314-9
 
定价:78元
 
 
(一)盘州全域旅游工作“七聚焦”
 
 
01聚焦体制机制,凝聚旅游工作合力
 
建立“一把手”调度机制。成立由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开展党政“一把手”全域旅游培训,建立旅游化思维,落实乡镇、部门“一把手”负责制,执行周督导、月调度机制,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02聚焦政策保障,强化旅游发展支撑
 
强化化政策制度设计。出台《盘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各部门围绕实施意见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1+130”创建方案体系。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办法》,通过人才招引等方式引进旅游管理人才150人;利用导游大赛选拔讲解员,建立80余人的县域导游库,通过购买方式服务旅游市场;聘请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院等10余名专家建立规划人才专家库。
 
03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健全旅游交通体系。境内拥有1个在建支线机场、2个高铁站、18个火车站、6个高速服务区和16个进出口,旅游公交、旅游专线直达景区,旅游公路将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全景图、导览图等标识标牌300余块、生态停车场20个、景区旅游厕所230余座(A级以上50座)。
 
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投资4亿元建设4万平方米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内外共享的城市休闲综合体。
 
04聚焦供给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业态
 
高端打造核心吸引物。全面提升妥乐古银杏村等12个景区品质,高标准推进西冲河湿地公园、格所河大峡谷等5个旅游景区建设,形成高等级景区集群。
 
整合资源推动跨界融合。推进旅游与康养、地产、气象、农业、体育、文化、工业、航空、城镇化等深度融合,形成“旅游+”跨界产品体系。建成刘官胜境温泉、娘娘山温泉小镇,引进恒大足球小镇、上海宝宜国际社区等避暑旅游地产项目,创建娘娘山、哒啦仙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荣获贵州省十佳体育旅游示范县,利用671老工业废弃基地改造成三线文化主题园,建成集低空游客、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基地。
 

 
强化旅游服务供给。推出银杏宴、全竹宴、牡丹宴等地方特色菜系,建成盘州美食城、翰林美食城等特色街区;打造金彩盘州酒店等80多家知名酒店,九峰刺梨园等30多家民宿品牌;开发碧云剑、刺梨王等旅游商品品牌,人民小酒、盘县火腿享誉国内外。
 
 
05聚焦安全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联合执法新机制。成立文化旅游执法大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等监管机构,与14家部门形成常态化综合执法体系,严厉打击“黑车”“黑导”等违法行为。
 
构建社会监管新体系。组建旅游、美食、汽车租赁等行业协会,构建行业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将旅游企业纳入诚信体系管理。
 
06聚焦共建共享,优化旅游资源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战略,投入生态产业发展资金24亿元,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矿山恢复治理、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助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2%。
 
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深入“三变”改革,吸纳群众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就业创业,打造舍烹等80余个旅游村寨,直接带动1.2万人、间接带动4.8万人创业就业,累计带动3.6万人脱贫。
 
07聚焦高端营销,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紧盯目的地营销。围绕高铁沿线火炉城市开展宣传营销,赴海口等20余个城市开展旅游与地产联合营销推介。
 
突出活动营销。推出“金彩盘州”全域旅游年卡;开展东盟国际围棋赛、国际滑翔伞邀请赛和非遗音乐节、彝族火把节,构建“部门+活动+媒体”的营销体系。
 
创新营销方式。高铁冠名“盘州号”、开通“银杏号”火车旅游专列,与去哪儿、美团等建立营销联盟,推出抖音、微博、微信等营销方式;“全域旅游•金彩盘州”品牌被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二)盘州全域旅游工作“七创新”
 
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盘州市以“旅游+”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 “以工业反哺旅游,以旅游造福民生”的“盘州路径”,为边境、山地、工业型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盘州模式”。
 
通过农村内部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扶贫”转变,形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新模式,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农村“三变改革模式”。
 
01“三变”改革发展创新
 
通过“三变”改革,成功盘活土地、资金、劳动力等闲散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三变”改革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全国扶贫现场会在三变改革发源地娘娘山景区召开;建立“党建+旅游+扶贫”的组织模式,娘娘山探索推出“1+8联村党委”模式,建立“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全市有26.06户81.53万人参与入股合作社,促进农民户均增收3837元。
 
02全域投融资模式创新
 
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引导基金,统筹交通、农业等资金49.2亿元建设旅游项目;将旅游资源注入宏财公司等8家政府性公司,以“旅游资产证券化”、收费经营权质押、资产抵押、股权重组、PPP等模式引入各类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引导工业企业转向旅游业,2015年至2018年共筹集170亿元发展旅游业。
 
03旅游业态创新
 
建成纬度最低的高山滑雪场,风洞体验、滑翔伞基地等特色旅游新业态;建成竹园溪酒店、榕树酒店等具有地方特色主题酒店和故艾蒙帐篷酒店、房车营地等旅游非标准住宿。投资4.2亿元购置4架意大利阿古斯丁直升机,建成贵州首家低空飞行项目。
 
建设完成水妥路、英大路、雨普路等旅游风景道;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推进建设88公里旅游交通风景道,已建成55公里。
 
04土地政策创新
 
实施“多规合一”留足旅游用地空间,国土用地报件具有旅游用地图存,盘活工矿废弃地、农村富余土地,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整合其它用地,既保证项目正常推进,又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如胜境古镇通过采煤沉陷区治理、三线主题文化园通过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项目落地。
 
05监督考核机制创新
 
贵州首家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年度目标考核。成立5个管委会(管理处)和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旅游执法大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等执法机构,建立“5+5+N"综合监管执法体系。
 
06智慧集散服务创新
 
打造省级标杆项目全域旅游大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盘州”;红果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等游客集中场所实现免费 WiFi全覆盖。
 
全国率先在高铁站旁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与6个景区游客接待中心、20余个旅游咨询处,通过旅游公交、旅游专线、“通村村”服务平台连接和全景图、导览图、标识标牌引导,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
 
07宣传营销创新
 
连续三年在妥乐景区举办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赴东盟十国、俄罗斯等国家宣传营销推介,构建“国际联合营销”机制和“国际媒体联盟”,建成东盟产业园,实现国际旅游商品跨界营销。
 
(三)全域旅游盘州模式的精髓
 
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盘州市以“+ 旅游”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以工业反哺旅游,以旅游造福民生”的“盘州路径”,为边境、山地、工业型地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盘州模式”。梳理盘州全域旅游发展的经验,我们提出“立足县域经济系统,全域谋划布局发展;坚持党政统筹驱动,四套班子齐抓共管;聚焦政策保障创新,夯实旅游发展支撑;放眼国际视野目标,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发起‘三变’改革创新,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强化国有平台发力,推进多种经营共生;实施产业互动融合,提升产品供给质量”这样一些做法,希望可以为盘州情况类似地区提供发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