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乡村旅游在旅游产品体系中逐渐成为主流
◆2008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1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6%
◆我省力争2015年建成20个左右乡村旅游聚集发展示范精品区,带动2000个以上村寨、200万以上农民发展乡村旅游
西江千户苗寨,开阳十里画廊,安顺天龙屯堡,贵定音寨,湄潭、凤冈茶海旅游......这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以“特”取胜,逐渐成为贵州旅游的知名品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推动,使得我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及技术标准等方面有了有效探索,乡村旅游在我省旅游产品体系中逐渐成为主流。
培田村
2008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5.18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6.1%。乡村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业态,在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推动一方经济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由资源型向产品型转变。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将旅游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2007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载体。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形成共识,纷纷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城镇建设、危房改造以及农村“三改”等都将乡村旅游功能纳入其中,在政策、规划、项目、资金上加以整合,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合作、农民主体、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精品战略要求,全省以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等资源为依托,以多种类型的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乡村旅游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包括以生态景观、乡村风光为依托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观光、采摘为依托的农业观光休闲型;以自然气候为载体的避暑度假型;以特色资源为吸引物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和古镇为特色的文化体验型等。一批民族节庆、民风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受到城市游客,海外游客的青睐。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充实和扩展,逐步朝着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提升我省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培田村
创新机制完善标准
创新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是解决投入不足,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近年来,在不断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同时,在乡村动态关注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旅游协会+农户、政府+公司+农户、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农村合作社+村民等多种富有个性的,社区参与、民主管理的贵州乡村旅游模式,调动了广大农户参与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桐梓县还通过贷款担保贴息,干部带头领办,游客村民联建等多种方式,创造了多元化融资模式和村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省先后编制了《贵州省乡村旅舍等级评定与管理》、《以社区为单位的乡村旅游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标准体系》等标准。把乡村旅游市场准入、组织管理、服务营销、信息管理作为指导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的重点。加强对乡村旅游点、乡村旅舍等经营单位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推广相关村规民约,为乡村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市场环境。
在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国际合作成为重要特点。在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合作编制《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举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的基础上,我省进一步加强了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国外旅游界、学术界、教育界在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市场开发、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世界银行合作,贷款6000万美元用于“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项目”以及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世界旅游组织将贵州作为该组织在中国通过可持续旅游实施脱贫计划的首个执行点,投入50万美元支持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开发旅游手工艺品,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还通过其官方网站和所属刊物向世界推广贵州乡村旅游;与法国国家旅游局签订《中法贵州省乡村旅游合作试点项目实施协议》,联手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集群
我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及旅游交通网规划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构建了便利、顺畅的交通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城镇化体系的推进,对培育和壮大乡村旅游集群形成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省将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在小城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特色农业中的特殊作用,吸引更多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依托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发展生态型和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旅游向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方向发展。
我省将启动新一轮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每年重点打造2至3个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点。以世界银行贷款6000万美元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农行等贷款为引导,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强重点乡村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2015年全省建成20个左右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示范精品区,以此带动2000个以上村寨开展乡村旅游,使200万以上的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得到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