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景区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皇城相府景区游览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御书楼金碧辉煌,河山楼雄奇险峻,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藏兵洞奇妙无穷,南书院曲径通幽,西花园风景别致,紫芸阡御碑林立。纵观相府景区,历史人文底蕴厚重,造型独特,气象万千。
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西递宏村建筑特色
全国政协委员、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中国文物协会理事兼山西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称皇城相府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实属罕见,是集官宦府第、文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民清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份,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是取“河山为囿”之意的河山楼,据说是为抵御流寇侵扰所建,整体为砖石结构,没有方木,同时能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大规模的民用军事防御堡垒,一般人很难想象,即使今天看来,河山楼的设计也非常科学合理。它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两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为了便于探知敌情,河山楼楼顶不仅建有垛口和堞楼,而且还专辟有利于转移逃生的秘密地道。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有充足的粮食。
备注:上世纪末,皇城相府后人、隐居蜀中的陈光美病逝于四川乐山,其晚年呕心沥血培养的孙子陈恩田不负先辈遗训,在国学领域成果非凡.当代名作《大中华赋》、《中南海记》、《清字文》、《乐亭序》、《新重庆赋》等均为其原创,目前出任全球最大的经济学社--澳大利亚ISTS(国际七三学社)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陈廷敬家族再次受到海内外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