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应重视边缘效应
乡村旅游区是一个区域的复合系统,是区域内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总体以及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其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拥有集中的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使整个区域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乡村旅游规划的一个主要手段和目的就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实现旅游规划区的生态功能和旅游功能:生态功能是指维持人类生存的生态效用,具体可细分为生物生产净化环境涵养水分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内容;相应的旅游功能可细化为满足旅游者基本旅游需求( 包括精神文化生态等的效用) 和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社会效益。资源配置不合理极易引起不良后果,如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损害地区经济等,而旅游区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正是对这一可能负面效应的有效规避,是乡村旅游区得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将这一融合思想折射到乡村旅游规划中,则应通过合理布置旅游景观的空间组织维持和发展旅游景观的异质性,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而创造一个自净和自我调节能力强外向容纳型的独特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区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程度取决于其系统的健康运行状况。系统功能运行状况产生于系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强度和方向因而,这也就意味着需把系统内各要素有机地联系并融合起来,即将单一的物理环节生物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建成一个强生命力的生命系统,其目标是优化旅游区的景观生态系统,促进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旅游和生态功能的有机耦合共生。
然而,旅游区生态—旅游功能的有机融合是以一定的空间系统作为其物质载体的,即一定的土地利用系统,其系统运行必然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结构和空间结构。而边缘区作为土地利用系统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各土地单元得以最终有机联系并融合的纽带,是边缘( 正) 效应得以有效发挥的空间载体,其存在状态直接反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前所述,边缘( 正) 效应是以邻近地域生态因子的互补性汇聚或地域属性,行为活动的非线性相干协同作用为前提,是建设地块土地利用活动与环境区生态特性良性互动为结构,是积极外部效应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生态—旅游功能有机融合的催化剂。这在客观上要求以建设单元为空间载体的乡村旅游区建设土地利用系统与以自然生态环境区为空间载体的开放空间土地利用系统在功能和行为方式上有机互动,并在这一有机互动中,有效激发边缘区边缘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有必要重新审视并确立边缘区及边缘效应的重要性,并通过合理的规划途径,实现并挖掘边缘区的边缘效应,以促进旅游区复合系统的健康运行。
挖掘并实现
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边缘效应,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以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只有立于系统优化的角度来审视规划的边缘区和核心区,边缘效应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也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