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实践
贵州“三变”模式
“三变”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句话的简称,是六盘水市立足山区实际,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探索出的一条改革新路。具体来说,通过“三变”,把农村沉睡的土地、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从农民到股民的身份转变,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走出一条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的农村科学改革发展路径。
“三变”改革背景
一方面,作为一个因工业而兴的城市,六盘水市一直将煤矿、钢铁、建材等产业作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忽视了地方特色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另一方面,森林覆盖率达53.94%,负氧离子接近3万个每立方厘米,夏天只有19℃,被称为“中国凉都”和“南国冰雪城”,夏天避暑、冬季滑雪、四季康养,带动了旅游业的井喷发展。
“三变”改革机遇
一是农村经营体制遇到新挑战。
“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家一户的农民无法形成社会化的大生产、更难以形成产业链。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难以适应现代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快脱贫攻坚遇到新挑战。
2014年,我市还有50.9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9.55%,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出12.55%、1.55%。
三是城乡融合发展遇到新挑战。
六盘水城乡二元结构突出,2014年城乡收入比为3.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9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大头,而财产性收入很少。
四是发展山地高效农业遇到新挑战。
山高坡陡、耕地破碎,462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接近一半,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农业生产条件不太好。
五是乡村治理遇到新挑战。
过去,我们农村集体经济不发达、积累少,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没有话语权,村级管理主要靠行政手段。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村民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三变”改革历程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委出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角度,结合基层的实践创造,探索提出了“资源转股权、资金转股金、农民转股民”的“三转”改革,这是“三变”改革的前身。
2015年3月全国“两会”分组讨论时,六盘水市委书记向汪洋副总理汇报了“三转”改革,引起了总理的关注。考虑到“三转”改革和纪委的“三转”有雷同,我们把“三转”改革改为“三变”改革。汪洋副总理5月在汇报材料上作出了重要批示,指出“三变”似有值得更深层次上考虑其价值的意义。
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为全面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将农村“三变”改革固化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随后,敏尔书记、志刚省长、贻琴副书记到六盘水蹲点调研,对我们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多次提出明确要求。由此,“三变”改革在全省21个县试点向88个县全面推开,2017年“三变”改革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获得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
2017年9月,六盘水被农业部批复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承担“三变”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于11月底在六盘水召开了启动大会,标志着“三变”改革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变”改革的三大要点
1、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2、推进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
3、推进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我们就是通过把农民变成股东,引导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人,形成“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利益共同体。
“三变”改革的六大基本点
第一,聚焦脱贫攻坚,明确改革目标。
第二,聚焦优势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第三,聚焦资金整合,拓宽融资渠道。
第四,聚焦经营主体,培育承接龙头。
第五,聚焦乡村治理,激发内生动力。
第六,聚焦权益保护,严密防范风险。
“三变”改革的意义
“三变”模式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通过“三变”改革,从根本上改掉农民的传统观念、传统习惯、传统身份,赋予农村自该滚动发展的空间和内生动力。“三变”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改变了传统种植、养殖品种和方式,把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变成农业产业化的商品经济,把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三变”模式的纵深发展,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方式,农民在各种农业种植、加工公司上班,有了固定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资金注入等股金分红,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既给“鱼”又给“渔”,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农村贫困人口,只要有劳动力,有土地,就有固定的收入,实现有效脱贫。
海南“共享农庄”模式
“共享农庄”简而言之就是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平台,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目前海南已经成立了海垦控股集团共享农庄工作小组办公室,并首批了14个“共享农庄”示范点,分别是:南金、东红、岭门、南田、金江、红光、南平、红明、东路、立才、中建、八一、蓝洋、西联农场(公司)。
建设原则
开发模式
建设类型
建设要点
政策扶持
发展“共享农庄”财政支出优先保障
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发展“共享农庄”。
拓宽抵押物范围积极向农庄发放贷款
创新金融保险政策。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积极开展存货抵押、订单抵押、畜禽产品抵押等创新业务,向资信情况良好的农庄积极发放信用贷款等。
鼓励文昌利用土地试点“共享农庄”
落实用地政策。鼓励文昌市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政策发展“共享农庄”,取得经验后适当在全省推广。
对“共享农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奖补
鼓励市民下乡参与建设“共享农庄”。对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空闲农房建设“共享农庄”的,由市县政府给予奖补。对发展“共享农庄”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给予奖补等。
成都“小组微生”模式
发展模式
核心理念
发展成就
1.乡村更美、乡愁更浓
以郫县青杠树村为例,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形成了“田成方、水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格局,集中连片的优质粮油和各类种养基地,亦农亦景,新村民可以尽享“10分钟生产生活圈”的便利。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所有的树木、竹林、古井、老屋,农村传统特色不丢失。
2.提升乡村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产村相融,一二三产联动。新型农民社区有利于农民利用新居的空余房屋,发展“乡村客栈联盟”、特色餐饮等旅游体验项目。可谓是,耕地“化零为整”、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创意农业方兴未艾……
3.盘活土地资源、促进新村建设
以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为例,把以往居住分散的农民适度集中,人均宅基地面积降低。结余土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取部分建设资金。同时,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户入股,将小土地证换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并向银行贷款融资。新村建设资金筹集问题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