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汉旅官方微博

最新动态

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010-84856515

24小时专家热线010-84856515

在线交流

经典案例

  •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旅游新城概规、控规及城市设计
  • 洛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产业规划
  • 盘县竹海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 重庆万州长滩温泉——潭獐峡旅游景区规划

首页 > 技术专题 > 实战经验 >

实战经验

乡村振兴如何人才先行(一)||华汉文旅讲乡村振兴发布日期:2019-05-16  作者:华汉旅业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才政策和创新工作机制激活人才价值,实现本土人才培养、外来人才吸引、第三方智库借力相结合,智慧、资源、资本、服务一体化推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人才政策要从深度、细度、执行力上进行研究和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创新、适用、实用、有动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要着力构建一个大数据中心、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六大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包括区域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大数据中心、区域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平台、人才传播集聚机制、人才资源导入机制、人才金融跟踪机制、人才项目培育机制、人才创业孵化机制、人才可持续发展机制等。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2018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坚持人才优先,注重“内培”(发掘本土人才)、“外引”(引进外来人才)、“留住”(留住已有人才),既要用感情留人、乡情动人,更要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构建由政府、社会、农民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人才发展机制。既要“筑巢引凤”,又要“引凤回巢”,农民努力、社会出力、政策给力,优化乡村人才队伍环境,制定保障性、支持性、促进性政策措施,吸引社会群智群力,广纳社会人才为乡村振兴献智献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现人才兴农、人才强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人才发展机制
 
一、我国乡村人才发展瓶颈
 
(一)乡村人才结构失衡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振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乡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乡村大部分的年轻劳动力外出进城务工,留在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多是老弱妇孺,进而导致乡村发展人才结构失衡,制约乡村振兴。
 
(二)乡村本土人才流失
 
随着乡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并留在城市生活和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远离乡村,使得留在乡村的本土人才越来越少。同时,从农村出去的大中专学生,甚至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多数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
 
另外,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传统手工艺者多数是年长者,而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对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不感兴趣,从而可能导致这些传统技艺随着年长者的逝去而一起消失,从而成为历史。
 
(三)乡村专业人才匮乏
 
传统意义上的乡村产业发展,是以躬耕劳作为主的传统小农生产,很少甚至基本上没有现代化机械作业。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很多农业生产机械应运而生,而传统的乡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很难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劳作,从而制约乡村振兴发展。
 
 
(四)乡村人才创新不足
 
传统乡村地区,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多数本土村民的受教育水平低,生产经营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跟上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步伐,从而制约乡村振兴发展。
 
二、农民素质提升,巩固乡村振兴的根基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本土的农民,培育和用好乡村人才队伍,就留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主要基于乡村总体发展布局、产业发展、制度管理等方面,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加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农村治理人才、农村干部队伍等乡村人才队伍。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小贴士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 
 
1.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素质,积极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授人以渔,让其拥有更强的获得感。重点培训种植和养殖大户等骨干农民,使他们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对已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从业培训,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展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升其能力素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生力军”。
 
2. 开展针对性的分类教育培训
 
以“需啥补啥、务实管用,育农所需”为原则,以培训为载体,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针对性的精准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培养实用型人才,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和职业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文化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服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组织专业人员,如专家教授、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教师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二是紧密结合国家农业发展态势,及时将国家强农富民的扶持政策,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推广。三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为在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干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以及农村青年,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为他们在地开展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服务型和公共管理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给予政策扶持,开展系统技术指导,持续跟踪服务,注重加强对创业意识、创业技巧、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 创新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
 
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训单位、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加快构建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培育机制。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培训活动。加强与农业院校联合办学,开展职业化、学历化的“订单式”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到培养一人带动一方的效果。提高运用信息化网络的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社交媒体技术,探索并推广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4. 培育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全方位整合资源,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培训师资质量,一方面增强内功,与时俱进,加强自我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本地农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善借外智,注重引进外界资源,加强与外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单位对接,聘请经验丰富的带头人进行先进经验分享和实地指导。
 
5. 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
 
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探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振兴,农村专业人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乡村文化能人等农业专业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专业人才的致富能力。实施乡村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 。发挥院校的人才孵化基地作用,支持地方院校综合利用学校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诸如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和农村区域发展等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化人才。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村教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
 
小贴士
 
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1. 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围绕“生态宜居”发展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对在乡村规划、乡村旅游、乡村教育、乡村医疗、乡村电商、环境卫生等领域具有专业技能或专业素养的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以乡村旅游人才为例,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特色方向,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重点需要加强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企业管理、金融财务及相关实用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技能素质,满足乡村旅游市场发展需要。同时,定向招录农业技术人员,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乡村、奉献乡村发展。
 
建立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县级专家服务团为骨干,在乡镇设立农村专业人才服务站,选聘农村人才作为联络员,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专业人才工作体系。实施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2. 培养农村本土人才队伍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他们长期扎根农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本身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敬业爱乡、造福一方,带动了本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设一支能够传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乡土文化能人、新乡贤、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对接周边高等艺术院校,开展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人学习班、定向培养学习班等强化非遗传承人能力建设的培养机制。传承优良的乡村民风民俗,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培育乡土文化传承者,建设乡土文化展览馆和乡村文化礼堂等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文化惠民来推进社会主义乡村文明建设。搭建技能评比平台,开展各项技能比赛,通过评比,让各种手艺或技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设置乡土文化传习所(基地)或者工作站,培养乡土文化传承人,拓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实现文化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好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才,将其培养成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农村“创客”,引领和带动乡村发展致富。重点培养本土致富带头人,以点带面带动周边群众学习和提高实用技术。
 
 
3. 培养乡村治理人才队伍
 
“治理有效”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以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社区)“两委”班子为主体,农村实用人才、村民组组长、新乡贤、道德模范、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共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党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作用,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对新时代新乡贤的认知,培育富有新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小贴士
 
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
 
4. 培养乡村干部队伍
 
乡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导者。优化提升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把乡村干部队伍培养成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加强农村村干部的教育,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更新优化乡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一支新时代乡村干部后备队伍。通过“三支一扶”“第一书记”等方式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深入基层,接受实践锻炼,为乡村干部培养储备人才。同时,促进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乡村致富能手、农村技术人才等优秀分子进入村级班子。
 
创新干部培训工作。创新培训内容,一方面培训乡村干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现代乡村管理知识以及干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创新培训形式,采用见学式、互动式、调研式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实效。创新培训考核,使乡村干部队伍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他们的与时俱进意识、现代发展意识、战略思维能力和时代创新精神,以便于凝聚和引领群众搞建设、谋发展、促稳定、共致富。
 
加强实践锻炼。通过轮岗、挂职、跟班学习和参与重大项目等多种方式,为农村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农村干部提供多种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来提高他们科学谋划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规范农村干部的施政行为。
 
5. 培养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农民科学素质是乡村“软实力”。配送优质科普资源进农村,打通科普信息最后一公里,把新的科技元素、新的科技理念在农村地区推广开来,给农村群众“授之以渔”。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集聚的优势。一方面,发挥好作为乡村人才孵化基地的作用,积极承担各级政府部门的培训委托服务,为广大农村培训专业型、技能型和管理型等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或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用于紧缺的高层次农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
 
6. 建设乡村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建设现代乡村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优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支持其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接受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联合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和模式,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劳动技能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本领。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交流与合作,建立共享共赢机制。
 
加强分类指导,对“带动型”致富带头人,把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和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引导他们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农村发展出力献策。对“技能型”致富带头人,鼓励他们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三)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