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模式:栾川模式是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21世纪初大力发展旅游探索出的经验总结。它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经验。“栾川模式”究其经验内容上来讲,它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拓进取,不断创造和探索出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快速发展旅游的工作经验。
扶贫成就:未开发乡村旅游以前,全村年人均经济收入不足400元,为典型的交通闭塞的贫困村。1996年以来,重渡沟村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依托农家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不仅闯出了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惠农”的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新路子,而且实现了旅游致富,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标杆。2013年,共接待游客78.5万人次,实现了旅游业综合收入2.17亿元,上缴税金670余万元,全村户均增收18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1万元,带动重渡沟景区周边乡镇实现社会综合收入5.8亿元。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南省十佳景区、河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扶贫模式:旅游发展带动的特色壮族农家乐及农副产品的品牌化销售,通过出售自家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格。
扶贫成就:广西大新县明仕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带动特色壮族农家乐开发,促成“明仕农家乐一条街”和 “明仕农宿协会”的成立;另一方面,促使“明仕香米”市场销售价达7元/公斤,火龙果可卖到10元/斤,仅消耗烤乳猪就超过3万只,羊上百只,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等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扶贫模式: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
扶贫成就:从2007年德清第一家“洋家乐”诞生至今,德清西部已有各类农、洋家乐350多家,其中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有70多家、床位750余张。民宿业态的崛起,让德清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部山区得益于“洋家乐”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农民农房出租均价达到每年每户3.5万元,最高7万元。
扶贫模式:以肇兴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为基底,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政府+公司+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民俗旅游,带动周边居民脱贫致富。
扶贫成就: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村依托自身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家庭平均收入由种田人均2000元左右增加到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现在肇兴村共开设农家餐馆39家,每天接待就餐4300多人次,客栈82家,客房1500余间,仅此两项就解决了近1000人就业。同时,村寨中还有300余人专门从事侗布生产,每年生产侗布3万余匹,仅侗族服装店就有9家,每人年均收入达到5万余元。此外,村里还有蔬菜种植专业户28个、林下土鸡养殖专业户4个、生猪养殖专业户5个、本地山羊黄牛专业户19个,这些种养殖户的人均收入都在1.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