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相关资料
乡村旅游十忧
魏小安

    今年以来乡村旅游变成了一个热潮,我参与的乡村旅游论坛已经有两次,估计下半年还有三四次,甚至五六次。大家都在研究乡村旅游的问题,都想借着这个题目说一点更积极的东西。但我的思维习惯是越是热的时候,越需要冷化。所以我要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担忧,主要有十个方面。

    一忧:资源同质化

    1、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资源差不多,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资源看山水。各地的山水资源区别都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

     二是人文资源在生活。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而且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这是很不错的事情,但也确有这个问题,大家感觉都差不多。

     三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在的乡村旅游还局限在一个农家乐,这样的基本的产品模式面前。所以这样一个产品模式再加上各地的农家乐,包括乡村旅游本身,地理环境差不多,人文环境也差不多,历史传承也基本相似,就形成了一个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即使说你是高水平的建设,但也确有这个问题。更何况乡村旅游的主要市场是针对本地市场,这种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更加严重。乡村旅游发展的普及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比较清晰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2、对策

     第一,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生活资源。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够避免一般化的状况,才能形成差异化的发展。

     第二,丰富乡村旅游的生活内容。这种生活内容要从一般性的只是吃农家菜、睡农家炕这种状况里摆脱出来,要把乡村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当作乡村旅游的内容来整合。

     第三,突出特色。很简单,这一个村和那个村相距可能五里路,最多相距十里路,两个地方都做乡村旅游,就涉及到同质化问题,特色化何在。更何况在这种状况之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拦截的行为。比如,甲比乙离城里近五里路,甲就开始拦客人,丙比甲又近五里路,丙又开始拦客人。在资源同质化的情况之下,如果不深入的研究对策,不深入的开发资源,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

     二忧:产品初级化

     1、问题

     产品初级化问题,一是以农家乐为主题;二是以吃和住为主体;三是形成了一些初级娱乐。这些初级娱乐基本都是村里的人组织一点小表演,让大家来看一看。总体来看,对应资源同质化所形成的必然是产品初级化,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收入,已经尝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甜头,但长此以往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2、对策

      第一,形成多样化的产品。即使现在档次还不够高,但是要研究产品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体现也是靠挖掘资源,只不过这个资源更多的涉及到当地的文化资源的挖掘。一些乡村旅游点所处的区位比较好,或者所处的资源条件比较好,有点好山好水,本身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多的问题还要通过产品的多样化来解决。平原地区有平原地区的优势,山区有山区的优势,水区有水区的优势,怎么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同样是到山沟里来钓鱼,这个钓鱼就应该钓出特色来,解决产品初级化的问题。

     第二,精品化。这种精品化绝不是城市意义上的精品化,而是要把初级化的产品逐步的提升。最基本的要解决卫生问题,能够解决卫生问题,基本上就解决城市休闲者的一个最主要的顾虑。其次是研究特色。现在各地都差不多,谁要有一个地方做出点彩来,马上大家都来学。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三忧:建设标准化

     按理来说标准化不是坏事情,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建设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就是新农村的样版,尤其是这种舆论的宣传,带来了很不好的状况。

     1、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外力形成的新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中央今年提出来的国家级战略,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概念。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庄建设。但现在形成的状况是一说新农村建设,就觉得要大把的往里仍钱。有专家做过测算,如果要解决新村庄建设的问题,中国要花6万亿元,问题是6万亿元能解决什么问题,对中央的二十个字要全面的理解。中央还专门提出来,要保护当地的文化,要形成特色发展。现在值得担忧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迅速演变成一个外力形成的新村庄建设。原因很简单,这是各级政府的一个政绩动机。这种政绩动机甚至会产生一种状况,逼着农民把现在的房子拆掉,一排排修建整齐的房子,不考虑到底农民需要什么,甚至出现抗着锄头坐电梯,牵着耕牛进别墅这样的状况。

     第二个方面是内力形成的模仿性建设。看人家这么做了,我也要跟着做,跟来跟去就变成了一种标准化建设模式。再加上样版的引导,最近新闻媒体所看到的引导的样版基本上都是一个农村城市化的样版,都是一个建设标准化的样版。这样的样版恰恰抹杀了农村的特殊性,抹杀了农村生活的吸引力,形成了排排坐,吃果果的局面。这样的村庄已经不是村庄,这样的农村已经失掉了建设新农村的本意。

    2、对策

     第一,特色化的建设。要强化特色建设,很多农村在这方面已经走了一段弯路。农民的追求是城市化的追求,他有一点钱第一件事是要盖房子,盖了房子外边贴上白瓷砖,再加上卷帘门,就认为进入了城市化的水平了。这是一个极大的心理安慰,但恰恰是这样的情况破坏了农村朴实的风貌。由于旅游的发展,引发了特色化的需求,很多农村已经建了新房子,现在把白瓷砖又抠下来了,然后看旅游者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是市场引导形成了特色化建设的局面,但目前多数人还没有觉悟过来。

     第二,差异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寻求和其它地方的差异。首先要突出和城市生活的差异,既要按照城市生活的基本要求来改造农村,又要突出城市的差异。比如,北方的农村很多农家乐现在已经改成继续睡炕,即使是夏天炕也要烧一下,让人家体会一下什么叫暖炕,到了冬天就是热炕。很多地方已经在转换了,比如山西的农村就提出来红红火火过大年,吸引城里人到农村去过大年。农村的民俗比城里要热闹得多,丰富得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然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从现在来看,值得担忧的是建设的标准化,有些地方一做就容易过头,有些地方采取的方式相应的好一些,提供若干套图纸,让农民来选择。但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建筑师所提供的这些图纸并不适应农村生活,甚至农村生活的一些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在这样的选择之下,农民叫做不愿意选择,或者叫做不得不选择,从根本上是对农村一种破坏。

     四忧:模式单一化

    1、问题

     首先是开发模式单一,借助一点资源就开始做。其次是经营模式单一。资源同质、产品初级,在经营方面也是最普通的经营模式。招呼点客人,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就形成了市场模式的单一。市场模式的单一使城市人简单的去体会一下农村生活,这种简单的体会造成了一个更大的后果是很难有后续的市场。因为大家觉得来一趟就行了,再看也没什么新鲜的。但从乡村休闲的角度,需要吸引的是回头客,客人每次来都有新鲜的感受,或者每次来都有深刻的体验,这样才有可能吸引他一次、再次前来。现在开发模式、经营模式、市场三个单一,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前三个问题,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态势。同质化的资源、初级化的产品、标准化的建设,形成的结果只能是经营模式的单一化。

     2、对策

    第一,挖掘自身的优势。在客观条件局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特有的优势,就看是不是认识到。在这个问题往往容易产生一个误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多什么就烦什么,人缺什么就想什么,这是常理,但恰恰是这个常理形成了很多误区。比如,农村人追求城市化的生活,就要把他的村子搞的像城市一样,靠这样的东西来吸引城里人。城里人恰恰是厌恶了城里面的生活,才来追求乡村旅游。再比如,我们的传统都是好客,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希望拿出来给客人吃,恰恰是你喜欢吃的东西是客人已经吃腻了的东西,这是一种差异化的需求。对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注重的也不够,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如很多地方,包括河南、山东都有一个习俗叫做端酒,吃饭时拿一个盘子给你端过三杯酒来,请你喝他不喝,应该说这是一个好客的表现,但这恰恰是一个陋习。这个习俗的形成是在贫困社会时,喝酒是很难得的事,所以宁可自己不喝,也要让客人喝,叫做省酒待客。可是现在大家都怕喝酒,这再按习俗给客人端上三杯酒来,谁受得了?这就是没有考虑到差异化的需求。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认为是自身的优势,自己想追求的东西倒觉得是自己的不足,这就普遍造成了一种误区。如果做换位思考,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没有这种认识就谈不上对自身优势的挖掘。

     第二,培育多元化的模式。首先,借助自身的地理条件、文化条件、生活条件,这是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元化的发展,形成体系。对于这个村子是一种模式,但是若干的村子汇总起来看,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一村一品这个词是日本人发明的,也是日本当年为了解决自己的农村发展问题专门提出来的。我们现在已经接过这个词了,一村一品已经进入中央文件,这就是在倡导一种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一村一品是专业化的发展,对于一个乡来说,对于一个县来说,就构成一种多元化的模式。从农户来说,每户形成一个特色化的发展,就使整个村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五忧:文化低俗化

    1、问题

     乡村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有自己的文化积淀,是一种活生生的,充满吸引力的文化。但现在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迎合。牺牲自己的文化特质来迎合城市人的低俗的文化需求,已经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

导航第1页 ] 第2页 ]

 

  专题研究  
现代人的乡土情结
    我的题目是《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个人生活口述史研究的一个视角》。口述史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以及一种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努力方向,但是在民俗学当中以往的口述史主要针对民间艺人,比方故事家、 歌手或者是拥有某种……[查看详细]
非物质性还是身体性
    今天由我来做一个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昨晚我跟张士闪教授商定的,把最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一些反思和想法,以“非物质性还是身体性?”为题集中谈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叫保护。当然它也可以拆成……[查看详细]
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
    中国城乡的庙会活动是汉民族民俗宗教的基本实践模式之一。对于民俗学来说,庙会类型问题难于回避。从参与集体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可以划分为若干类型,但是这并不排斥从神灵符号、活动内容、仪式目的等角度进行能够说明问题的类型划分。庙会实际上大……[查看详细]
从神话文本溯源研究到综合研究
    在中国神话研究史上,长期以来盛行着的,主要是以文本(text)研究为主的视角和方法,也就是说,学者们关注和分析的,主要是被剥离了语境(context)关系的神话文本。而且,分析神话文本的眼光基本上是历时性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模式主要是历史溯源……[查看详细]
我院概览  智慧共享  核心优势  经典案例  动态关注  专家团队  主营业务  华汉旅论坛  民俗乡村旅游网  古建设计网  风水与规划网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欢迎合作 | 保护隐私权

Copyright@2003-2009 hhlv.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50327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582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0号凯旋城8号楼105底商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景观建筑设计、景区规划尽在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